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部分经营主体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只注重投入而忽视记账和成本核算,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21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以入选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配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开发家庭农场电子记账软件——“随手记”APP,并率先在全省试点、推广,提升了广大家庭农场主记账和核算意识,方便找准生产经营中的效益增长点,从而不断“复制”。通过改革,全区家庭农场“随手记”APP注册数已达到1100余家,实现了417家示范家庭农场全覆盖,有力的推动了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使科学种田的理念深入人心。
找准痛点,破解家庭农场发展“新难题”
铜山区家庭农场发展迅猛,现已注册2500余家,经营土地面积36.8万亩,面积2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就有650家。但是,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家庭农场主仅有248人,占比9.8%。由于大部分家庭农场主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缺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财务管理、核算分析等技能,很难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破解这一难题,铜山区在全省率先参与了家庭农场财务管理软件——“随手记”APP的开发,积极与软件公司对接并提出了《“随手记”功能优化方案》,将家庭农场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支出、库存、债务等纳入软件,使之能够实现统计分析、线上存储等功能,该软件免费使用,具有通俗易懂、财务项目完备的特点,是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好帮手。区农业农村局还结合家庭农场联盟服务中心建设和“e+农场”信息化服务网络对该软件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软件知晓率,并率先邀请软件开发人员对家庭农场辅导员和14家参与试点的农场主进行培训,编写了《“随手记”使用手册》《基于“随手记”的家庭农场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积极引导农场主用该APP随时随地更好更准确地记录日常经营流水。目前,全区家庭农场“随手记”APP注册数已达到1100余家。
跟踪服务,让“随手记”成为“新农具”
为做好“随手记”APP的推广应用,区农业农村局多次召开培训班,并与启源财务管理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共同编制《“随手记”APP使用手册》,开展培训和跟踪辅导。2021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进镇入村组织培训8期,培训家庭农场主1000余人。2022年5月,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了2期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使用培训会,邀请专业人员对“随手记”APP软件的下载、登陆注册、主要功能、使用说明等进行了讲解,现场演示了演示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并安排了6名财务人员,通过电话、上门等多种形式,分片区帮助和指导家庭农场主解决软件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随手记”APP的推广和应用,获得了家庭农场主的普遍好评。一是解决了以往的家庭农场融资“老大难”问题。家庭农场主学习使用“随手记”之后,银行对家庭农场进行贷款评估时,就可以高效获取其经营财务数据,方便为其提供银行贷款支持。二是通过“随手记”培养了记账习惯。农场主及时记账,对农场花了多少钱、实现多少收入、赚了多少钱都一清二楚,往来欠款也清晰,开支收入一目了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三是强化了家庭农场成本核算意识,显著提升了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助力提高家庭农场在市场运作中信用能力,帮助其获得政府、银行、保险等政策和金融支持。
长效发展,形成注重核算的“新观念”
铜山区各镇街家庭农场辅导员在进场指导时,首先要了解“随手记”APP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区农业农村局还出台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对家庭农场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且在项目申报、示范进级等方面均将“随手记”APP记录的财务数据列为重要佐证材料。通过改革,全区家庭农场主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将“随手记”APP作为日常财务记录工具。区农业农村局还结合“优秀大学生挂职家庭农场主”活动,与家庭农场主共同分析“随手记”APP记录的生产经营投入与收益数据,查找生产成本重复低效投入,针对性制定发展计划和方向。“随手记”APP成为家庭农场主的重要助手,在它的帮助下,全区家庭农场经济效益提升了近10%。现今,铜山区已有超1100家家庭农场注册了“随手记”APP,改革以来,全区新增示范类家庭农场116家。目前,全区已有“随手记”APP财务记录35000余条,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迦南之地家庭农场有记录3143条。家庭农场主在参加培训、互相学习时,“随手记”的应用也成为重要的交流内容。(杨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