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独当一面的高端装备研发专家,也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范。自1992年毕业以来,连云港鹰游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朱延松一直扎根在科研一线,先后从事皮革机械、纺织机械、聚丙烯腈碳纤维生产装备的新产品研发工作。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云港市十大最美职工……在朱延松身上,有多个头衔,但私下里,同事们常常亲切地称他为“朱工”。今年,大家口中的“朱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迎难而上 开启创新之路

  作为一名基层科技人员,朱延松始终坚信:只有科技才能强国,科技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对下游复合材料装备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碳纤维缠绕系列设备进行调研和技术攻关,深度参与并配套‘风电’‘光伏’‘氢能源’等新能源产业,以此来拓展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提及自己的工作,朱延松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时间追溯到2005年10月,董事长张国良打电话叫朱延松去他的办公室,一见面张国良就开门见山地说准备组建一个团队,开发研制碳纤维相关设备,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同时详细地介绍了他先期了解的碳纤维的优越性能、产业格局和生产制作难度。

  “当时的碳纤维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也根本不知道设备的设计和制作难度,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朱延松说,正是这一次简短的谈话开启了未来的创新之路。

  潜心钻研 攻克技术难题

  “对于碳纤维生产的关键装备,国外实施完全的技术封锁,其中高温蒸汽牵伸机是纺丝生产线国外实行技术封锁的关键装备之一,没有任何设备可以借鉴。”朱延松说,“我们正是从零星掌握的一点点资料开始,机器经历了从设计、试验到推翻,再设计、再试验、再推翻、再完善等一系列过程,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最终攻破了技术难关。”

  “干科研,就是要受得了枯燥,耐得住寂寞。”朱延松介绍,一个产品含有多项关键技术,一个关键技术设计时会给出N种方案,比如高温蒸汽牵伸机的一个气封组件,就试验了十多种方案……可以想象,每个产品从提出设想到研制成功,其工作量是多么庞大而又繁杂。

  碳纤维湿法纺丝的研制成功只是为进入碳纤维行业打开了“一扇窗”,干喷湿纺技术才是真正进入碳纤维行业的那“一扇门”。

  难度再大,也要勇往直前。朱延松主动承接了干喷湿纺纺丝生产线中关键装备干喷湿纺纺丝机的研制任务,凭着他所掌握的技术原理,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部件的设计,在对工艺不断完善和改进中,最终攻克了干喷湿纺的技术难题。

 

  言传身教 打造精英团队

  朱延松不仅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技艺,还将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技能传给徒弟。在他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下,他的徒弟们个个都成为“身怀绝技”的多面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主设计人员,朱延松参与的《碳纤维振动展纤装置》《腈纶长丝纺丝装置》和其他多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一种喷丝头组件固定装置》《圆筒形高温蒸汽牵伸装置》等十几项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0年来,朱延松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设计和改进结构、加工工艺等80多项,经过他改造后的机械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减少工期100多天。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打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从聚合、纺丝到碳化的全部工艺流程,研制出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的关键装备,实现了碳纤维成套装备的完全国产化,碳纤维等级从T300级升到了T700级、T800级……

  近年来,随着集团将向复合材料攻关和装备研制作为战略发展方向转移,朱延松又将“第四代”高性能碳纤维成套高端装备的研制作为攻关方向,全方位配套支持连云港碳纤维新基地建设。

  “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国碳纤维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碳纤维从聚合到纺丝、到碳化的全套国产化,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朱延松说。(夏文静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