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预想的一样,螃蟹蜕壳情况很好。”近日,在高塍成校河蟹智能立体养殖工厂示范基地内,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永年近距离观察了螃蟹长势。和普通螃蟹不同,这些螃蟹都住在“水下别墅”里,空间宽敞、水质良好。
“水下别墅”,是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携手在高塍成校实施的河蟹智能立体养殖项目投用的螃蟹智能养殖箱。每个网箱长2米、宽1.2米、高0.6米,不到2立方米的网箱里,设有4层共48个螃蟹洞穴,网箱底层铺设了一块窗纱做成的人工食台,周围安装着“水下智能眼”。
蒋永年说,螃蟹天生领地意识强,凶猛好斗,常常为了和同类争夺食物、洞穴或配偶而互相争斗。而在示范基地的蟹塘里,养殖箱就是它们的“别墅楼”,每只螃蟹都能有自己的“房间”。饿了,就爬到食台上进食;吃饱了,就回“别墅”休息。不再互相斗殴,也不担心遭遇凶猛鱼类、飞鸟、鼠类等天敌。
“智能养殖箱设置在半水层中,这里水质清洁、溶氧量充足,且远离水底淤泥,螃蟹的品质、密度同时提高。”蒋永年说,传统养殖模式下,1亩水面大约可投放1000只螃蟹,而运用智能养殖箱,1亩能放置100只箱子,养殖约5000只螃蟹,而网箱只占到水面面积的33%左右,剩下的面积用作生态涵养区。
螃蟹养殖是江苏省淡水渔业中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主导支柱产业,尤其宜兴东临太湖、北倚滆湖,优良的水环境条件让诸多养殖户选择螃蟹养殖这一行业,螃蟹养殖也逐步发展成我市水产产业的重要支柱,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给养殖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养殖尾水的排放也给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做池塘用地“减法”、空间养殖“加法”,让河蟹住进“别墅”里,不仅大幅提高了养殖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加速了河蟹养殖业绿色高效转型升级的进程。蒋永年表示,立体养殖项目以养殖过程全要素数字化为基础,按照河蟹生长规律,建设无人精准饲喂、水质环境监测调控、光照智能调节等系统。只需通过水下视频传感设备,便能实时精确获取各类信息,确定各网箱投喂饵料数量,实现粪便污物智能识别运输,遮阳棚自动开启等,尤其是粪便经过集污处理系统,水再回到养殖池塘,做到了尾水零排放。
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在示范基地已进行了半年多的全方位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智能养殖箱里的螃蟹成活率预计可达70%,总体效益远高于传统养殖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
图为7月9日,高塍成校河蟹智能立体养殖工厂示范基地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