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扬州广陵区东关街道何园社区着眼于家风文化建设,开展以“讲好家风故事,传承家风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深度挖掘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群众心中,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家风文化展示区,传播好家风

  南河下街区是中国家风文化的宝库,何氏家训、曾氏家书、朱氏门风、周氏家传都有着活态的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辈的成长,为社区的家风文化构筑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曾氏家训也留下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传世佳话。家风正、家族兴,学风好、出人才。小盘谷的周氏的家规家训包括《周氏家族家训六条》《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和《负暄闲语》三部分,要求家族子孙勤学习、从正业、重勤俭、培心地。就是要勤奋读书学习,从事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勤俭节约,忠厚慈善,为人民做好事。

  几年前,何园社区通过设计《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家风文化手绘图》,将社区的家风文化进行展示。今年,何园社区将在原有《家风文化手绘图》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考虑到和游客的互动,地图上除原有的家风文化元素外,又增加了一个“你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板块,同时标注社区周边网红打卡地,通过每一处细节,让家风文化深入游客内心。

  树立典型人物,讲述好家风

  东关街道何园社区党的总支书记姚翠红介绍,近几年,何园社区涌现出很多好家风传承典型人物,如坚持28年爱心茶水摊的祝正祥;一家三口党员、热心帮助困难居民的韩国祥;一家都是学霸的刘凤琴……社区戏曲爱好志愿者还以他们的事迹为蓝本,创作了数个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扬剧、话剧节目,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讲述寻常生活中的好家风故事。

  同时何园社区还定期邀请,优良家风传承示范家庭代表作客家风学堂,讲述他们家的故事。比如社区邀请晚清风云人物张亮基的后人张功遂,为青少年讲述勤俭持家、行善助人的家风故事;邀请退休不退热的刘凤琴,为居民讲述发挥余热、志愿公益的亲身经历感受等等。

  在先进家风人物的带动下,家风学堂发挥显著作用,涌现出了一批热心公益、主动加入邻里守望互助计划的居民和商户,他们纷纷结合个人技能与资源,在社区统一筹划下成立了睦邻点、服务点。家风学堂的牵引力、居民群众的内生力、外部资源的推动力,为社区建设睦邻友好家园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通过“好家风伴我行,讲好家风故事”的主题活动,增强了社区党员之间的凝聚力,让辖区的居民之间更加和睦友善。

  校社齐共建,传承好家风

  扬州市广陵小学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目前,扬州市广陵小学也是家风传承基地,这几年,何园社区与扬州市广陵小学进行结对共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格局,促进社区与学校家风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学校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家风文化传承和传播新途径。比如举行以“家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探寻藏在深巷里的家风暑期青少年定向赛、百姓家风书画作品展等等。今年何园社区和扬州市广陵小学共同策划、拍摄和制作了《南河下寻家风,品家训传美德》和诵《何氏家训》传文明家风等短视频,视频内容精彩丰富。以短视频为载体,以新媒体为媒介平台,通过这种生动有趣、活泼的形式,让家风文化得到传播和传承。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血脉里注入涵养,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良好的家风犹如一座灯塔,指引后人行进在成人成才的正道上。东关街道何园社区党总支坚持文化品牌推动社区建设,以党建为龙头,以家风为抓手,打造全市具有特色的家风文化展示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家风文化品牌。在何园社区,家风与党风、政风和民风相互激荡、相互影响,营造了社区传承好家风、讲述好故事和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提升了文化自信,为古城扬州的文明建设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姚翠红 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