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城市文化风范、文化新地标不断崛起、文旅产业涌现新业态、荷风旭语点燃建功创业激情……伴随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南京长江北岸千年文化焕发出全新生机,走在大街小巷、城市森林,古韵今风扑面而来,交织托起以文润城的江北明珠。
古韵今风纵千年,雕刻高品质新主城
南京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与首个国家级新区相差约23岁,相较显得年轻。然而她所屹立的这片土地则拥有数千年历史,最早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有江北先民在此活动。
前有长江为罩、后有老山为靠。千年来,绿水青山环抱中的南京长江北岸,吴楚文化、工业文化、铁路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多元文化在此共生共融,滋养一方水土,也酝酿着南京江北新主城的崛起。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打开了南京跨江发展的城市格局。江北新区靶向现代化、高品质,突出以文润城,把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的肌理,促进文化与城市协调发展。
以“云中山水”为创意主轴的南京美术馆新馆,不久前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杰出工程大奖;暗契传统文化“天圆地方”哲思的市民中心,已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对外交流的会客厅……一座座文化新地标在江北新区不断崛起。
走在长江边,青龙绿带炫出生态之优,定山城市客厅及长江文化公园、轮渡桥滩公园等观光景点,串起江北文化的历史纵深与新鲜活力。与之配套高标准打造的步道、餐饮、住宿等设施,让人们得以在“山水人文城”中舒适畅游。
文化生活随之不断丰富。近年,江北新区一方面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出一批影视音书文艺精品,举办了系列书画展、艺术展。另一方面,加大对文体旅赛事活动的支持,羽毛球世锦赛、南京青年戏剧节、盘城葡萄节、长江潮音乐节……在激发文化活力的同时,向世界展示江北新区独特的文化气质。
老厂街换了新装,创业者永怀梦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江北新区大厂街道的1934文化产业园常因举办各种活动显得热闹非凡。有人忙于摆摊“搞副业”,也有人乐于徜徉在旧时光中散步消食。
这里是号称“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今南化公司)的遗址。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年代里,范旭东、侯德榜等民族实业家的救国之梦在此化为现实,相继生产出了第一包化肥、第一包催化剂……其时,国人把永利铔厂与美国杜邦公司相媲美。
就在相隔不远处,霸王山下的南钢传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凭借管理模式、核心技术引领行业。近年,南钢还发展起了文旅产业,推出系列研学产品,吸引市民、学生、从业者前来探秘,沉浸式体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工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等精神宝藏。南京江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不仅集聚着永利铔厂、南钢集团等大型企业,还承载着浦口火车站、南京长江大桥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历程,工业文化尤为厚重。
获批设立国家级新区后,江北新区为刷新工业文化风范,着力加强对工业遗存的保护、修复与价值挖掘;鼓励发展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大厂工业文明小镇,全面促进老工业基地“换新颜”。下足功夫推动工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与老工业区遥相辉映的是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研创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现代产业载体加速崛起。“让癌症不再是一场宣判”“打造自己的中国芯”……一批新生代创业者传承工业文化,同样心怀家国用“拼搏、创新”向历史致敬。
“品重柱石”存风骨,凝聚合力搏未来
红色文化是江北新区发展的靓丽底色。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南京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浦镇党小组,组织过震惊全国的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王荷波等同志曾在这工作战斗。
中共南京市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遗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秘密交通联络站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至今屹立,在时代变迁中讲述着南京早期党组织艰辛而光辉的奋斗史,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王荷波“品重柱石”精神,更是警醒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贞、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严于律己。
5月,一场由全国劳模、南京市劳模、南京工匠、南京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组成的宣讲团在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开讲。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负责人王绍礼讲述了企业把红色文化转化为时代奋斗精神的故事。他说:“讲好王荷波烈士的革命事迹,我现在这样做,将来还是这样做”。
依靠文化引领,刷新发展高度。近年来,江北新区进一步深挖以王荷波、范旭东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打造“荷风旭语”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以及设立新媒体专栏等方式,让“荷风旭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与闯劲,促进城市文明发展。
面对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国家战略使命,江北新区唤醒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合力奋楫笃行。(沈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