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一天,吕正红早上三点多就起来忙活,包了两大锅粽子,煮好、装好。天一亮,她就到村里走访,为留守老人们送药问诊,顺便把这些粽子带给他们。多少年来吕正红已经养成了习惯,下村问诊时,除了背着大大的医药箱,还总是带去一些生活用品,从毛巾香皂到牛奶点心不一而足,都是她自掏腰包为村里的老人孩子准备的。

  今年46岁的吕正红是泗洪县临淮镇胜利社区卫生室主任,24年来,她累计接诊超35万人次,出诊超1.5万人次,水面行程4.6万多公里,用风雨兼程的韧劲守护2000多位渔民的身体健康。她也因此获评“中国好人”、第六届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今年4月荣获“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称号,同时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吕正红1999年9月从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回到家乡泗洪县临淮镇,成了二河村卫生室一名村医。工作后,她不停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护师资格证书、合理用药培训合格证书。

  二河村是传统的渔业村,东临洪泽湖,三面环水,2000多名村民70%在船上从事养殖、捕捞工作,上岸极为不便。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个电话,吕正红就马上划着小船上门诊疗。在他们当中,6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不少,让他们到卫生室来测血压、测血糖等既不方便,老人也不重视、不愿意来,到渔船上出诊就成了吕正红每天都要做的事。为帮助村民看病,吕正红每天划船开展诊疗服务,这一划就是20多年。

  起初每天划船到湖里出诊,吕正红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很难分辨哪艘船、哪个塘口是哪一户村民,因为船只和塘口的外观都很相似,吕正红就必须记住每名患者的渔船,才能在出诊时抢抓每一分钟。刚开始,吕正红就拿本子给渔船标号,时间长了就熟悉了,她把每一艘船都“装”在了心中。凭着一股韧劲,20多年来,全村246名高血压患者、79名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她都牢记于心。从医以来,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陪着病人一起度过的,她湖里来湖里去,从渔船到养殖塘口,守护着渔村的老老小小。

  2016年12月,吕正红预约一位名叫王献献的孕妇,下午下班后去进行检查访视。让她猝不及防的是,下班时突然下起了雨夹雪,湖面风急浪大,她没有迟疑,带上随访工作包,冒着风雪,划着小船前去随访。到了王献献家,天已经全黑了,孕妇紧紧握着她的手,感动的泪水瞬间涌出,“天这么晚,还刮着风下着雨,我本以为你不会来了。”吕正红却说:“我的职责是看病救人,再危险也比不上你们母子平安重要,况且我们已经约定了,于情于理我都得来。”随访结束后,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送她出门的王献献丈夫感叹,“没想到天这么晚,你还能找到我们家!”她笑着说:“二河村水中的每一艘船都装在我心中呢,何况这是你固定的家!”

  谁家老人有“三高”,谁家孕妇要生产,谁家孩子要打疫苗,吕正红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账。除了忙每天日常门诊工作,早中晚休息时间吕正红就独自划着小船下村入户,为一些长期居住在船上、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体检,访视产妇和新生儿,对其进行健康指导,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提起她,当地渔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2022年3月17日早晨下着小雨,吕正红刚到卫生室,社区许彩侠老人就进来了。她看老人家脸色特别苍白,就急忙询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老人说,找你救命呀,从昨天夜里11点多一直出血到现在。她问老人为什么夜里不打电话,老人说自己只会接电话不会打电话。吕正红赶紧联系车,把老人送到泗洪县人民医院,帮助其做了检查、拿了药才放心。

  寒来暑往,24载春秋,吕正红用娇弱的肩膀,撑起了渔村救死扶伤的重担,守护着2000多名渔民的健康。她总说她做得并不多,可她的一举一动,早已被乡亲们记在心中,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渔家的好闺女”,成了“最美乡村医生”。

  “现在好多了,95%的村民都住在镇子上,交通也方便了!”回头看自己20多年的行医路,吕正红在接受采访时不禁红了眼眶。“我是土生土长的临淮镇人,家乡三面环湖,小时候上街也要划船,谁家想要看个病,可不容易!”作为一名村医,吕正红算得上是实实在在的“全科大夫”——给村民建健康档案、高血压和糖尿病日常监测、孕产妇体检、传染病防控、给儿童打预防针、健康教育指导等,她样样拿手。这几年,随着退圩还湖、10年禁渔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渔民纷纷上岸,生活在悄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20年前后,随着当地渔民全部上岸,吕正红的工作也从二河村卫生室到了胜利社区卫生室,负责胜利、洪胜、徐圩三个村3294位村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现在的诊室将近200平方米,还有一个跟村部在一起的健康教育室,设备也先进了很多。”吕正红笑得很开心。

  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变了,村医的工作环境变了,却有一样东西没有变,那就是随身携带的药箱。胜利社区卫生室负责的片区内,有500余名老年人,有460余名高血压患者、121名糖尿病患者需长期健康跟踪,其中有不少行动不便者,只要一个电话,吕正红就会拎着药箱准时出现在患者家门口。“糖尿病患者早饭前要测血糖,有些老人6点前就吃早饭了,我们会约在早上5:30上门测血糖。”在吕正红手机的备忘录里,记着村里所有老人的姓名、年龄、电话号码、基础疾病、住址等信息。她能随口报出老人的名字、住在哪里,不用看记录。老年人会用微信的不多,每次上门,她都会留下自己的电话,“有事您就打电话。”她的手机通讯录里,攒下了1800多个电话号码。

  吕正红说自己喜欢“唠叨”:上门看到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家里桌子上摆着咸鱼咸饭,总会提醒他们少吃盐;40多岁的中年人不把高血压当回事,药丢到一边,她反复强调高血压的危害,叮嘱其按医嘱吃药;公共卫生服务群、孕产妇保健管理群、儿童计划免疫群等一个个微信群里,她答疑释惑,消息多到手机存不下……子女长期在外务工的刘阿姨患有糖尿病,老伴有高血压,从上船问诊到去家问诊,吕正红坚持了20多年。“闺女又来啦”“闺女你对我们真好”,这种近似于亲情的医患关系,亦是基层医疗中的一剂良药。

  与吕正红用并肩作战的另外两位村医分别是80后和90后,她成了卫生室里的老大姐。“基层医疗看似辛苦,但其实与百姓的心更近,荣誉感、获得感更多。如果学医的年轻人想要回乡村就业,那我一定会支持他们。”吕正红说。(丁彬彬 洪艳 赵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