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出炉,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李先南获评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先南大哥,要是我牺牲了,父母就拜托你了!”“兄弟,行!”战场上的一句承诺,李先南默默陪伴照料一对老人36年,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忠诚与英勇

  他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1983年,19岁的李先南应征入伍,和他一道从家乡南京江宁出发的还有易忠怀等4位战友,几人同吃同住同训练,结下了深厚情谊。1985年,李先南所在的部队来到最前线。冲锋前,大家都写好遗书,互相承诺,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帮忙照顾,他们将手掌交叠在一起,定下了这个“生死之约”。1987年,李先南终于返回家乡。他自愿放弃了退伍军人伤残抚恤,在他看来,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是赚来的,他心怀感恩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陪伴与守候

  他36年践行生死诺言

  在李先南的记忆里,战友易忠怀承担着极为危险的排雷工作。这个年轻的小兄弟热情积极、英勇无畏,在一次作战中光荣牺牲,年仅21岁。

  突然间天人两隔,还在前线的李先南无法去送好兄弟一程,但战友的嘱托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我们有很多战友,大家都想着要帮牺牲的战友尽孝!我离得最近,就先来了。”

  易忠怀的父母独自居住在江宁东山镇,距李先南家不过几百米。他牢记着和战友的“生死之约”,安顿好工作和住处后,第一时间找到了的易忠怀烈士家。看到李先南的那一刻,易妈妈放声大哭,仿佛看到了自己牺牲的儿子一般。李先南强忍泪水,心头万般滋味都化作了一句话:“你们就把我当儿子吧!”从此,李先南便替战友扛起“儿子”的责任,与易爸易妈开始了长达36年的陪伴和守候。

  无论平日工作多忙,看望老人、帮忙添置家当,李先南对这个“家”关怀备至、跑前跑后,易忠怀的弟妹都亲切地喊他“哥”。2019年,82岁的易爸患上老年痴呆,彻底失去自理能力,李先南“回家”更勤了,帮助送医看病、帮助换洗衣服,碰到急事,随叫随到,心中始终放不下两位老人。

  易妈每次想念儿子,都会打电话给李先南,说着说着老人家便止不住哭泣,李先南常常安慰就是1个小时,因一只耳朵听力受炮声损害严重,每次接电话都得想办法找个安静的地方,用听力尚可的一侧耳朵耐心倾听。

  责任与传承

  他言传身教感染身边人

  李先南退伍后,进入当时的江宁县供电局工作,当过配电线路工、电缆运检工,爬过杆塔、下过电缆井、参加过无数次电力抢修。这位冲锋陷阵的退伍老兵,在和平年代成为了一枚螺丝钉,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默默发挥作用。

  在同事眼中,李先南时刻保持着军人品格,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从不退缩。如今临近退休,李先南仍主动提出“不要给我减任务”。抗击疫情期间,他带头到重点防控区域,连夜为小区核酸检测点搭接临时用电15处。

  2022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李先南买了菜正赶去易家吃中饭,路上接到电话:需要马上抢修。他给易妈打电话报了个平安,随即调转车头赶往现场。由于该区域电缆线路联络复杂,忙完所有工作,李先南才发现已经过去了15个小时,早已是深夜。

  每个平凡的日子,李先南时常想起那些过命的战友,总会红了眼眶,有时甚至会突然惊醒。但公司举办红色教育活动,邀请他给青年员工讲述部队拉练、前线杀敌的故事时,他从不拒绝。

  “我个人能做的很有限,为年轻人讲讲,也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烈士们的事迹,去关心和照顾烈士的家人。”李先南说。

  李先南深知,对于年过八旬的易家父母而言,陪伴重于一切,他说,只要自己活着,这个诺言就会一直坚守下去。(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