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宽敞干净、车辆停放整齐、居民欢声笑语……近日,走进永安街道煤建西村社区,一派和谐善治的景象。

  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煤建西村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网格+社区网格”服务新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网融合”新格局,以基层党建“小网格”撬动形成社区治理“大格局”,有力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整合各方力量 打通治理“关节点”

  煤建西村社区紧邻徐州市中心,老旧小区偏多,老龄及流动人口占比大。如何能准确快捷地了解掌握群众信息,“对症下药”解决好群众需求,成为摆在社区党组织面前的一道课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综合考量评判人口分布、资源布局等因素,将煤建西村社区划分为8个居民网格,把辖区内6个小区、2700户居民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搭建起更贴合工作实际的网格治理新框架并实现网格党组织的全覆盖。”煤建西村社区党委书记魏廷春介绍说。

  煤建西村社区居委会坐落于煤建一街169南院,隔壁高耸的红砖水塔、“一六九勘探队”牌子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地标见证着这片住宅三十余年来的风栉雨沐。每个月10号,这里热闹非凡,开设于社区居民议事厅的“煤建西村社区民生月谈”会准时开讲,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难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摩擦,利用这个平台,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将矛盾化解,成为大家解决烦心事的窗口。此外,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们在平时进家庭、进楼院、巡街巷时发现和搜集的民生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社区经常为我们请来律师义务普法,老师们课讲得好,总是有问必答,上次还专门为我们老年人讲了如何识别电信诈骗及应对方法,很受用。”社区居民张阿姨感动地说。她是社区居民议事厅的常客。“社区还请来医疗志愿服务队,轮流为辖区居民开展健康义诊,积极引入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开设‘心理咨询室’,在疫情及中高考期间,免费开通心理咨询线上服务。”党建工作同频共振、社区治理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工作体系正在这里蔚然成风。

  “通过党委搭建‘民生月谈’和‘协商议事会议’等平台,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问题,调解了一大批邻里纠纷。让双方当事人在社区感觉到被重视,让矛盾双方理性看待问题、放下情绪成见、回归问题本质,更有利于促成问题解决。改变了以前‘谁闹谁有理’的陋习和弊端,群众开始懂法、信法、用法,‘有问题找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的普遍共识。”魏廷春说。

  精细管理服务 打造幸福“新家园”

  家住169小区的赵玉玲是一位七旬老人,可她却是院里居民的“主心骨”。作为一名退休党员和社区网格员,她在三年前主动请缨,成为该小区车辆管理小组组长。谈及三年来的经历,赵玉玲滔滔不绝。

  “我们小区是个标准的老小区,经过几年前的老旧小区改造后,路面拓宽了不少,但由于车辆的增多特别是外来车辆经常停放在我们小区,导致小区业主经常找不到车位,小区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赵玉玲说。

  三年前,煤建西村社区党委决定对169小区停车难问题进行整治。通过网格员上门走访、发放征询意见表等形式掌握车辆信息,以“民生月谈”和“协商议事会议”为平台,召开户代表、车辆业主等会议,推选产生车辆管理小组,制定车辆管理方案,由车管小组自行实施,居委会进行协调和监督。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小区车辆管理支持率达到90%以上,自筹资金用于小区出入口电子道闸安装维护和聘请保安。“不用抢了,晚上回来都有车位”“以前经常有外来车辆进行停靠,闲杂人员经常进出或逗留在小区,造成安全隐患。现在实行的停车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真正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这种车辆自我管理模式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大家纷纷点赞。

  在赵玉玲的带领下,车辆管理小组的5位成员每天都会对小区内车辆停放进行巡查。发现有车辆违反协议停放不规范,马上制止教育,甚至经常放弃休息晚间进行值守,确保小区停车顺畅。

  有了网格框架,如何让网格“活起来”,煤建西村社区一直在积极探索。社区依托网格员、党员和志愿者,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年底,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让居民度过一个清洁舒心的冬季,针对冬季居民楼前的化粪池容易堵塞的问题,煤建西村社区都会组织大型吸污车对小区每个楼栋单元前的化粪池进行集中清理。此外,社区网格员还会对楼道里的破损扶手进行统一维修,消除安全隐患。“还有维修楼道灯、安装电动车充电桩、晾晒衣架、休闲凉棚、休闲座椅、小区监控等,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们深入网格了解民情、民需,从细微处入手,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实现居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将群众的‘闹心事’干成群众的‘幸福事’。”魏廷春说。

  发挥阵地优势 织密文化“覆盖网”

  晨起昏落,煤建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运动跳舞的欢笑声、说唱评书的音乐声不绝于耳,书画室里墨香四溢、书香润心……一直以来,煤建西村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以“幸福西村”建设为主线,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爱西村”老年摄影协会、“爱西村”文化艺术团,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爱西村’文化艺术团经过几年的发展,现由100多位退休老人组成,设舞蹈、武术、歌唱、走秀等6支队伍。”60岁的团长孔艳凤介绍说。3年来,该艺术团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丰富演出形式,定期在社区内进行公益演出,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艺术团还走进恒盛广场、养老院等地,为当地居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

  每逢传统佳节,艺术团的志愿者都会准备精彩的节目,将正能量传播给社区居民——七夕节,举办汉服相亲秀,让年轻人身着汉服,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情人节,恋人们在浪漫中牵手,翩翩起舞,规划美好新生活;端午节,以连续举办了15届的包粽子擂台赛吸引辖区居民走出家门,观看精彩的包粽子比赛,品尝着新出笼的香糯粽子,形成了邻里互助守望的好风气;春节,举办大拜年活动,亲朋邻里身着喜庆的衣服,在互相祝愿新春快乐的同时,把传统礼仪,文明高雅的言行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社区更是舞狮舞龙、文艺演出、露天电影、猜谜赏灯、长寿宴等精彩丰富的活动不断。

  “通过一系列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和传承,使辖区居民日常生活越来越和谐,小区居民形式了热情大方、有情有义、文明礼貌的新风气,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关怀下,安居乐业,共享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新成果。”孔艳凤说。(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