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需要申请大病补助,需要哪些材料啊?”村民通过“数智蒲岸”平台“我要帮忙”模块填报了一条办事需求。不到5分钟,村里工作人员就对该问题作出了回复。
在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蒲岸村,数字智能、共享共治的生活方式已渐渐普及。2021年初,以殷静波为党总支书记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纵深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依托党建“红网格”,构建服务“大格局”,以党建功能化、村务多员化、网格信息化“三化同步”为载体,积极探索落实“两单一响应”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去年7月,该村通过“礼+红盟”党建共建项目与中国联通武进分公司党支部开展战略合作,携手共建武进区首个“数字乡村”。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成体系的工作目标,全面整合党建、政务、综治、农业等各方面资源要素,系统推出智慧党建、领导班子、民生服务、乡村治理五大板块功能,构建完善“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着力建设具有“江南韵、乡愁味、活力劲”的现代化农村。
“‘大喇叭’‘随手拍’‘曝光台’,是我们网格员的‘三大法宝’。”村工作人员王天豪一边点开后台一边介绍,“像这条环线彩虹路旁边还有人在种菜,很影响咱们大环线的整体颜值,希望村里派人协调劝阻一下的消息,就是村民通过‘随手拍’报过来的。”
如何引导村民一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数智蒲岸”还有一个亮招——“蜂鸟蛋”。对爆料人(积极反映问题、参与治理的村民)平台会给予一定的信用积分奖励。同时,对于网格服务进行及时反馈及时奖励,网格员完成交办任务后,群众可在线其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表现好的可获得加分奖励。积分后期可兑换“蜂鸟蛋”虚拟货币,用于蒲岸大环线内用餐、游览、服务预约、蔬菜购买等活动。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势借智借力数字化,灵活有效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从而推进基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如何检验数字乡村建设的成色,关键还要看其服务人民群众的效能及底色。该村搭建“村(组)—户—人”三级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呼必应,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以数字之“智”提升治理之“质”。截至今年4月,平台已覆盖全村90%的村民,开放提供法律援助、纠纷化解、政策咨询、智能填报等各类便民服务,累计办结3680多件为民实事。
“今年,我们打算对村里所有主干道口及蒲岸大环线沿线实现视频监控安装全覆盖,这样村民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村情风貌和治安状况。当然,这也能帮助我们提升日常服务管理的效能,通过‘一屏一键’就能全天候察看村里各方面运行情况,工作开展更加方便了。”走在风光旖旎的蒲岸大环线,村委副主任王飞正在与联通公司工作人员协商路网监控安装事宜。“一屏观全村、一网管全村”,如今的蒲岸不仅尝到了数字化带来的甜头,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更多新的可能。
数字乡村建设是桥和船,根本目的还是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下一步,将实施‘蒲岸丰华’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用好‘瓦窑广场’ ‘初心课堂’‘春泥讲坛’等平台,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父老乡亲更有幸福感。”该村党总支书记殷静波表示。(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