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东南大学:努力跑出服务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3年06月06日 12:31:51 来源: 东南大学

  在初夏榴花醉海棠的教育科技名城南京,来自国内外EDA领域学术界顶尖专家、产业界研发人员和学生代表等800多人济济一堂,召开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探讨会,“广大研究者不仅要着眼于新技术、新未来,更要聚焦发展实际,将EDA技术水平提高与行业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纽带。”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道。时光闪回到2018年东南大学发布“十大科学问题”,EDA被前瞻性列为重点布局领域。在这条新赛道上,东大科研人员孜孜以求、躬耕不辍。今年初,东大牵头组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东南大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因势而动,在新征程上全力践行立德树人的东大担当

  又是一个星海浩瀚、满天银光的晚上,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赵雅琪刚从实验室走出来,她已经记不清这是一年中第多少次做的核酸提取实验了,每次耗时接近4个小时,她率领团队实地调研11个省份,研制出适用于中国居民的疫苗犹豫测量量表,是2021-2022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梁汉斌耐心整理自己拍的一千多张老屋照片,他所属的“居安思危”团队,依托学院众多国家级科研平台,研发出全国首款基于众包模式的房屋信息自动识别程序用于老旧房屋的检测。这所学校的白天,生生不息,这所学校的夜晚,也从不孤独。

  “立德树人、生为首位”,八个鲜红立体字矗立在学校的青青草坪上。这是经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后,全校在育人理念上形成的广泛共识。这场讨论自去年十月开始,历时4个月,召开了483场研讨会,515场座谈会,355场学生支部活动,194场师生互动活动,180场校友、企业、兄弟院校调研交流……最终就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长品质,形成两大计划并着手落实。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学校进一步明晰了“学术至上,生为首位,师为根基”的教育理念,创新提出“三个课堂”相融互补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新格局,着重培养学生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

  东南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战略必争产业为导向,率先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布局增设了一批如未来机器人、电动载运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同时打破专业壁垒,整合优质资源,新增5个双学士学位,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并完成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发展的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引领型拔尖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发挥龙头作用。

  破题起势,在新赛道上奋力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东大答卷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顾忠泽的案前,放着科技部火炬中心发来的荣誉证书:顾忠泽教授领衔的“人体器官芯片的构建与精准介观测量”项目,荣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是本次大赛最高奖项。一张证书凝聚了团队十年心血,作为国内首批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究的团队,目前已在器官芯片的高精度跨尺度三维打印、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成功构建了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芯片并投入使用。“我们聚焦主业,围绕优势学科进行突破,把生物医药的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把高校的前沿技术落地应用。” 顾忠泽所言正是许多东大一线科研教师团队的所行,在梦想之路上,聚焦产业链中创新能力短板,积累原创性科技成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

  如何真正解决世界科技前沿问题,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东大方阵”?这一问题始终牵萦着每一个东大科研人的心。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贡献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开辟科研新赛道,塑造学校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全力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与新建工作,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和首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批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制定《东南大学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实体化建设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草案》等,形成学校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氛围在这里蔓延成势。

  “科学家精神值得传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军端详笔下的钱钟韩院士油画细细修改,他梦想将学校121年历史上两百多位院士都画下来。科学家精神在这所校园内、在代代传承中愈发闪亮,涌现了一批批执着攀登科研高峰的东大人。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中国科协正式公布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铁军教授,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柴人杰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金洋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积厚成势,在新起点上聚力形成人才创新引领的东大优势

  4月,东南大学童寯教授纪念馆开馆。中国建筑四杰中的刘敦桢、杨廷宝、童寯三位大师长期在学校任教,让建筑学院起于高山,在他们的带领下,现今已形成一支以院士为核心、中青年教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形成人才“强梯队”,这里既是人才高地,也是人才蓄水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因为这些人才的聚集和引领,才有东大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远大志向和坚定实践。他们先后深入祖国的多个山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井冈山革命老区设计红色景区大仓村,在云南马关县为当地小学生打造梦想书屋,在云南南华县协助特色彝绣村的策划方案,在山西中阳县一边支教一边为孩子们研发VR虚拟展厅……

  “我梦想和同学们一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向着成为领军人才的目标不懈奋斗!”致力于“一带一路”中国境外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相关研究和实践、先后参与援建青海的发展规划项目等工作的博士生彭思伟说。

  高校汇聚人才,更培养人才。学校把人才强校作为“一号工程”,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号工作”,注重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塑造和养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改革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师管理模式,构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服务工作专班、院(系)人才工作组三级人才工作体系,形成了“近者悦,远者来”人才聚集生态。(孙艳)

[编辑: 王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967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