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江苏如皋:穿行“历史深处” 答出“履职高分”

2023年06月01日 15:25:46 来源: 如皋市政协

  水绘园,徽派园林,海内孤本;东大街,青砖黛瓦,古韵悠悠;集贤里,名贤辈出,文脉绵长……江苏如皋,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与古运盐河、名流贤达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有近百处。2021年7月,如皋发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动员令”。2022年起,市委连续两年“点题”要求政协深度参与,委员力己所长,亮出“必杀技”,议出“好言值”,答出“高分卷”。

  实干:溯古迎新

  瓷器、釉陶器、铜钱、铜像、铁器、砖瓦、建筑构件……细细端详新出土的200多件如皋徐家桥遗址文物标本,谢裕斌连呼“值得”。

  如皋徐家桥遗址考古工地

  走古巷、扒废沟、找遗存、查史料……去年夏,谢裕斌和南京大学联合考古队一起,披星戴月,坚守考古一线4个多月,即使在近40度的高温之下,也毫不懈怠。

  如皋市政协委员谢裕斌深度参与考古发掘

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在徐家桥遗址考古现场

  今年5月12日-14日,大运河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暨徐家桥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江苏如皋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考古专家云集于此。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认为,徐家桥遗址是非常重要的大运河遗址。从晚唐五代到宋代,这里都是古通扬运河的聚落。“遗址所在的这段古通扬运河遗迹,正是隋炀帝时期开挖的‘掘沟’运河遗迹,也是唐开成四年日本遣唐使团去扬州及长安所行走过的重要运河河道,与如东国清寺遗址共同构成了南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遗迹。”

  隋炀帝不仅开通了隋唐大运河,还在今天的南通如皋等地开通了“掘沟”。

  唐开成四年(839年)日本遣唐使团中的请益僧(跟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佛法的僧人)圆仁到中国求法。同年农历七月,圆仁等从淮南镇大江口(长江口)入江,经掘港、郭补村、临河仓铺至如皋,后北上扬州。

  徐家桥遗址发现的唐宋瓷器标本  

徐家桥遗址发现的宋代农具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的根和血脉”。谢裕斌是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市政协委员。他说,在实干中履职,在履职中担当。全程守护考古现场,挖掘过程中不放过任何线索、任何细节,谢裕斌凭借多年的考古知识积累,成功发现了唐井、北宋宣和牌等重要文化遗存。在发现唐宋县衙甬道遗址后,他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查阅历史资料、跟进现场考古,使得古县衙、中禅寺遗址等唐宋文化遗存在发现之后,科学并有效地得到保护。

  在如皋,像谢裕斌一样“深度参与”历史文化发掘、保护、利用的政协委员还有不少。如皋市博物馆馆长朱晨东、规划设计院院长王玉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石剑……他们始终活跃在城市文明探源一线,全程参与古运盐河、古谯楼等遗址考古和发掘,同时创新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机制,成为“如皋文物守护人”。

  问计:直击靶心

  4月17日,如皋高新区(如城街道)协商议事室里,20多位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原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议题展开协商议事。

  “要处理好东大街产权及修复问题,防止个人私自修缮,造成古迹的灭失。”政协委员罗晶晶快言快语,道出心中所忧所盼。罗晶晶说,协商之前,她和其他委员一样,拟方案、写提纲,带着“问题清单”敲门入户,听实话、摸实情,确保“调研沉得下去,成果带得上来”。

  “保护修缮过程中,要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增加生活必需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 “开辟文旅专线,以文化作盘,产业作景,建设独具如皋特色的文化古城”……议事现场,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个个都是有备而来。提出的建议,既细致务实,又直击靶心。

  如皋古城东大街片区

  直面“真问题”,才有“真办法”。4月中下旬,如皋14个界别委员组和14个镇(区、街道)政协工委紧扣“申名”热点、难点,开展专题协商议事活动26场次。全市246名政协委员、82名市镇相关部门负责人、66名村(社区)干部、32名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代表人士和原居民代表参加协商议事。实地考察历史文化遗迹93处,累计提出意见建议188条。

  “调查研究是政协工作的‘传家宝’,也是委员履职的‘必杀技’。无调研,不建言。唯有眼睛往下看,直奔问题去,调查才能听得了‘味苦’的真话、‘带刺’的实话,研究方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的放矢,精准管用”。江苏如皋市政协主席张元健说。

  转化:落地有声

  初夏时节,晚风习习。

  市民李翠玲家住城脚根,今年76岁。饭后她总爱步行到古城中心,仰望中山钟楼,静听悠扬钟声,重拾历史记忆。“沉寂28年的钟楼再次响起浑厚的钟声,那一晚,我兴奋得彻夜难眠。”

  李翠玲之所以能重拾历史记忆,这得益于政协有关中山钟楼重建提案的落地转化。

  中山钟楼建于明代如皋县治谯楼的原址。谯楼前身是宋代如皋县治的谯门。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如皋建造“中山钟楼”。钟楼为中西合璧的砖木混凝土建筑,主要用于报时和警戒。1995年,因旧城改造等原因,中山钟楼被拆除。2022年,市委、市政府响应社会各界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强烈呼吁,决定按“原址、原貌、原制法”,重建中山钟楼。当唐宋县衙甬道被发现后,市委书记何益军第一时间专题研究,深度采纳政协建议,决定唐宋县衙甬道保护利用和中山钟楼重建同步规划建设,打造如皋“一眼千年”的文化新地标。

  《如皋县志》明清时期如皋县治图

  与中山钟楼同步规划建设和保护的南唐—宋代的如皋县衙道路遗址

  自2021年7月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后,一场场协商议事、一处处学习考察、一次次深度调研……如皋政协一路摇旗呐喊,一路取道问经,一路添火加薪。而一件件委员建议的落地转化,则让如皋政协在持续“深度参与”中,答出了履职“高分卷”。

  如皋市“申名”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住建局局长、市政协委员刘志俭说:“市委、市政府对委员建议高度重视,立决立行,大部分建议意见都已落地见效”。针对优化组织架构的建议,组建副科级建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15个事业编制;针对加强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议,组建了7个课题研究小组,对如皋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加强规划引领的建议,如皋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街区保护规划全面启动;针对持续开展城市更新的建议,冒家巷和迎春桥两河边道路历史肌理恢复及地下管网扩充等工程全面开工;针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建议,今年新增不可移动文保单位65处,两年争取专项资金990多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

  “树木有年轮,城市有印记。解码一座城的前世今生,是为了让这座城以独一份的姿态、更磅礴的伟力,去逐梦未来”。江苏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说,一座城它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如皋政协在深度参与历史文化发掘、保护、利用中,反应快,分析准,办法灵,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智慧底色”和“言值担当”。(陆双 孙天骄 朱益红 刘霞)

  

[编辑: 沙芳如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96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