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省政协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开展协商议政

2023年05月30日 07:48:50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省政协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开展协商议政——

  为加快建设人才强省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明确要求。省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开展一系列协商议政活动:组织委员赴扬州、苏州等地开展专题调研,邀请相关部门单位介绍有关情况,发动部分委员开展自主调研,组织全体委员开展网络议政,召开发展·民生专题协商座谈会,认真资政建言、积极献计出力。截至5月26日,共有83名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发表168条意见建议。

  绘好人才培养蓝图

  建强引才聚才磁场

  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江苏现代化建设大局,加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和自主培养需要既立足当前急需又聚焦长远规划,持续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从根本上弄通‘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扭转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需要大批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坚高端人才。”针对当前关键领域人才存在一定缺口的情况,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建议,合理增加相关领域研究生招生规模,要加快“高精尖缺”理工科博士培养,打通推进“本硕博”贯通式人才自主培养的政策瓶颈,打造连贯性、长周期性人才培养环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需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有机衔接融通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融通式、一体化培养。”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建议,一方面打破阶段性教育壁垒,通过课程贯通、师资队伍贯通等多维度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构建长周期培养机制,对基础学科本硕博课程进行全局规划和贯通设置,消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堵点。

  “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具有一定创新潜质的学生,将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发展方向。”扬州市政协常委、教卫体委主任周应华建议,进一步完善对学校办学成效评价,对学校进行科学、客观的调查分析,提出权威评价意见,从而引导社会、家长放眼长远看学校,引导学校立足长远办教育。

  建强引才聚才磁场,让各类人才在江苏舒心工作、安心发展。省政协委员、第五十五研究所所长梅滨建议,制定全省行业人才专项政策,在落户、租买房补贴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同时,加强人才激励,畅通人才成长“快车道”,鼓励用人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科技进步奖励与人才称号,对取得重要成果、获得重要奖励的人才,积极给予配套奖励。

  筑牢培才育才阵地

  优化识才选才量尺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谁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看来,高校应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他建议,完善各阶段高水平科研训练体系、统筹校内外各类科研训练资源,设立专门基金计划支持高水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增加学生科研体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卫新关注到,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志趣禀赋各不相同,统一的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前提下,建议有条件的高中开发‘面向全体、自主选择、分级研修’的多元化课程,给学生更多自主选修课、大学先修课、综合实践课等,让丰富多元的课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加速器’。”

  “不以成绩和升学率为导向,破除制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藩篱。”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黄文武建议,进一步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实行综合多元评价,把兴趣特长、意志品质及实践能力等创新素质纳入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相关学校在招生中对选拔录取标准、统考成绩使用、招生录取组织、考生录取结果等方面的自主决定权,增强选才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经济大省。要充分利用好这两大优势,促进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无缝对接,实现‘1+1>2’的效应。”省政协委员、高邮市副市长周启泉立足江苏作为科技、人才大省的先发优势和扎实基础建议,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协同与攻关,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企业中长期发展需求布局一批基础研究项目,与企业建立工作站、实验室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出题、政府发榜、高校攻关”的新型研发合作机制。

  厚植成长成才沃土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厚植成长成才沃土,加快构建完善活力更足、动力更强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我省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委员们或结合自身工作领域、或结合调研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主要培养基地,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省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建议,统筹研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探索建立海外人才引进协作平台,优化完善国际学者社会保险办理等方面政策服务保障。

  “结合产业学院建设,与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新需求中展现高职院校新担当。”徐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沈士德建议,高职院校要积极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共同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和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校企双导师进行全程指导,更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省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建议,通过校地融合、科教融汇,培育壮大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探索创新产教融合路径,围绕“学科平台—科技团队—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全链条建设,壮大创新主体。同时,聚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药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等,打造全省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新体系、高水平医疗卫生新高地,持续释放“磁吸效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民生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人社厅、科技厅、工信厅的相关负责同志对委员的意见建议作回应发言并介绍有关情况。会后,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和相关专委会还将认真梳理研究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形成书面建议报送省委、省政府,为我省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示范区贡献政协智慧力量。(方思伟)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玥 ]
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6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