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30余年如一日照顾失能公婆 “江苏好人”刘爱红用行动谱写孝的赞歌

2023年05月23日 21:07:45 来源: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政府

  孝媳好口碑,乡邻皆称赞。30余年如一日,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兴隆村的普通农家妇女,无微不至地照顾失能的公婆,其事迹感动了乡邻、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刘爱红因此先后获评“亭湖好人”“盐城好人”“江苏好人”等称号。5月初,亭湖区文明办还决定将其推荐参加“中国好人”评选。

  不惧艰苦,柔弱女子撑起了一个家

  1986年,刘爱红与兴隆村村民袁志亚结为夫妻,婚后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刘爱红的公公袁东山是一名抗战老兵,参加过大小10余场战斗,几次受伤。在一次战斗中,袁东山的左大腿被子弹击中,形成贯穿伤,就此落下了病根。婆婆张贵英身体一直不好,属于智力二级伤残,常年要人照料。而丈夫忙于种地、打工,常年在外奔波,一个大家庭的琐碎事基本落在刘爱红身上。家境虽不富裕,但在刘爱红和丈夫的辛勤劳作下,家庭关系融洽,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一场厄运从天而降。刘爱红丈夫的大哥遭遇车祸,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本就身体不好的婆婆因伤心过度,病情加重导致偏瘫,生活自此不能自理,逐渐不认识人。公公年事已高,遭受突然的打击,导致旧疾复发,无法下地行走。刘爱红想方设法去宽慰两位老人,并挑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

  提到儿媳,九旬公公满脸都是幸福

  从此,为婆婆梳头理发、洗衣洗澡、倒便盆就成了刘爱红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几次,婆婆病情危急,刘爱红坚持不放弃,日夜守护在老人床前,在她的耐心细致照料下,婆婆奇迹般地好转。

  刘爱红公公、婆婆的房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坐在轮椅上的婆婆,衣服得体整洁,头发纹丝不乱。96岁的公公拄着拐杖坐在一旁,提到儿媳妇,脸上便露出赞许和幸福的神情。“这么多年,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公公婆婆因此能够安享晚年,心中很欣慰。”刘爱红说。

  刘爱红多年如一日,吃苦耐劳,节衣缩食,不辞辛苦地照顾公公婆婆,不论再忙再累,总是准时准点给公公婆婆做可口软烂的饭菜。“为了‘逗’婆婆开心,哄她多吃一点,我将自己给婆婆喂饭的视频,在手机上放给她看。”刘爱红一边拿出手机,一边笑着说。

  孝顺儿媳,30余年将公婆视作父母

  随着病情的发展,婆婆如今连家里人都认不出来了,然而刘爱红总是一口一声“妈”,亲热地叫着老人。为了让婆婆不孤独寂寞,她总是抽时间陪在老人身边,从不出远门探亲访友,有空就陪老人拉家常,说说心里话,“逗”老人开心。

  “30多年,我一直将公公婆婆视作父母,照顾他们是我应尽的义务。”刘爱红深情地说。婆婆夜里3小时就要小便一次,夜里不能熟睡便成了刘爱红的常态,但其毫无怨言。婆婆生褥疮,刘爱红定时给婆婆上药,不怕脏、不嫌烦,没过几天褥疮就好了。“我很少外出,也很少回娘家。每次回去探望父母,都是当天去、当天回,从没过夜过。”刘爱红说。

  “没有刘爱红,她的婆婆早不在世了。”“是啊,这个儿媳比闺女还贴心哩。”村民们的言语里透着对刘爱红的赞赏有加。然而,刘爱红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件事情放到谁身上都是一样。公公当年为了顾大家,上战场作贡献;我现在为小家,服侍老人作贡献,这是作为儿媳应该做的。”

  从青丝到白发,面对行动不便的公公和偏瘫的婆婆,刘爱红坚持悉心照料、无微不至,用不离不弃谱写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用善良贤淑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徐红霞 曹玲)

[编辑: 沙佳仪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96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