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吴浩硕士的高精尖行业用高精度热控系统项目签约海门开发区;20日,王正远博士的超多重恒温微流控分子诊断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约海门临江新区。一周前,来自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6个人才项目参加海门“东洲智荟”项目路演,全部通过专家组评审推荐,其中两个项目率先签约落户海门。
“东洲智荟”项目路演是海门招引人才的创新举措之一,参加路演的对象主要为拥有原始创新成果,具有持续成果转化能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海门创业的临产业化人才项目,通过评审并落地的项目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的政策扶持。
近年来,海门还创新打造了“东洲英才”创业周、“海智杯”创业大赛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引才品牌,并通过政策加持,实现人才有“留”量,产业有增量。
“优渥的政策条件是我选择落户海门的原因之一。”昨天,在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创始人奚岩介绍,2018年因“海智杯”创业大赛与海门结缘,当年即获得200万元项目资助,第二年入选“东洲英才”创新团队又获得300万元项目资助。海门的“大礼包”助力企业加速发展,也增添了他留在海门的信心。目前,奚岩的企业进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阵营。
海门做人才“留量”,坚持人才政策不断档。密集出台“人才新政35条”“人才强企10条”等30多个政策文件及配套实施细则。“对来海门首次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2000万元股权投资、300万元购房补贴和每月1万元岗位津贴。”海门区委组织部部长杨江华介绍,近年来,海门评定出的305个“东洲英才”项目,累计资助总额超5亿元。
目前,海门已形成了顶尖人才项目“一事一议”、特定人才项目“直通引进”、成熟落地项目“集中评审”、“临门一脚”项目“即时即评”、早期创业项目“赛会比选”等多维度引才体系。
人才留下来,需要舞台。海门持续优化科创载体布局,目前拥有中南智创谷、东洲青创空间、同宏创谷、武珞科技园等各类科创载体1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2家。去年落户的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是苏中苏北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共建的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已获评省重大创新载体研发平台。
人才的集聚,给产业带来增量。海门聚焦“3+2+2”产业集群,即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先进金属材料三大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两大成长型产业以及现代建筑、现代家纺两大传统产业,打通产才供需链条,架起人才输送桥梁,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培育联动发展。
2022年底,澳斯康生物(南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独角兽”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创始人罗顺说,在海门,看到了产业与人才的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澳斯康的快速成长是海门产才融合、双向赋能的一个缩影。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目前,海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成功引进200余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吸引30余名国家级人才、百余名海外人才落户创新创业。据海门发改委负责人介绍,目前,“3+2+2”产业集群中,年度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
海门保障人才有“留”量,持续在服务上做“加法”。相继整合22个部门、30家专业机构成立人才服务联盟,在区、镇两级开设服务专线、服务专窗,定期组织开展人才慰问、人才健康体检、人才疗养等“暖才”活动。加速“三年新建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工程建设,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目前,该区建成人才公寓9600余套,人才入住率达70%。投入运营青年人才驿站,以星级住宿环境搭配青年咖啡厅及青年会客厅,为外地来海创新创业、求职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高14天的免费拎包入住。
今年2月,得知国家级人才杨示英博士将从国外回国,全职加入南通禾宝生物科技公司,海门科技人才发展集团第一时间与其沟通,在公司附近安排了一套人才公寓。“公寓配套齐全,管理品质也很高,还提供全天候管家式服务,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杨示英博士深受感动,更坚定了留驻海门创新创业的信心。
近年来,海门累计引育国家级人才136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09人、“双创团队”15个,“双创”人才入选数连续5年蝉联南通县(市、区)第一,被确定为苏中苏北唯一的“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成功获批省第二批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单位。(俞新美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