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成都银行李金明:全面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一流银行

2023年05月19日 17:18:18 来源: 鑫合组委会

    近年来,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发展出现加速分化迹象。作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截至2022年9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9075.4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西部城商行前列,实现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近日,紫金山• 鑫合金融家俱乐部特邀成都银行副行长李金明进行专访,针对银行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党建等方面分享成都银行的经验。

    构筑三大业务“护城河”,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银行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关键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成都银行在多年的业务实践中,逐步找准市场定位,展开差异化竞争,构筑起三大业务“护城河”,并与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传承升级的内生文化一起,形成特色鲜明、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构筑三大业务“护城河”,在区域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服务社会发展是金融企业的初心和使命。成都银行始终坚持与国家命运同呼吸、与区域经济共发展,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和“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体金融”、“零售金融”、“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找准定位、形成特色、构筑起“护城河”。

    在实体金融方面,成都银行持续深化精准营销战略,推动中小企业精准营销名单持续扩容提质,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以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涵盖新经济企业以及区县优势产业企业的精准名单库。实体优质企业业务起点高、发展快、质量好,已经成为全行对公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前三季度实体业务贷款新增投放占总新增投放的比例达60%,存款新增占对公存款新增的比例接近50%;截至9 月末,成都市20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累计服务覆盖率达86%;成都114 家上市公司中累计服务覆盖率达75%;成都市7911 户高新技术企业中累计服务覆盖率达38%。

    在零售金融方面,通过物理网点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金卡、定期存款、稳健理财等业务品牌效益的不断积累,使网均产能在成都区域占据领先地位,新增储蓄存款占比显著提升,成为全行负债业务的重要增长极。成都银行网均新增储蓄存款连续9 年稳居成都本埠市场第一,是全市平均水平的近3 倍,是第二名的近2 倍,零售负债业务已成为全行存款的重要来源和稳定保障。截至9 月末,全行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新增535 亿元,同比多增212 亿元,全市增量占比17%,稳居全市第一;其中成都本埠网均增量2.6 亿元,是全市金融机构平均水平的2.8倍。存款贡献持续提升,总存款新增中储蓄存款新增占比达到57%,总存款余额中储蓄存款余额占比达到41.9%。品牌塑造成效显著,经过多年耕耘,成都银行已在市场上彻底打响了独具成都银行标识度的零售业务“三大品牌”,即“金卡品牌”、“储蓄定期存款品牌”和“理财品牌”。

    在政务金融方面,基于专业的能力与成熟的经验,成都银行政务金融业务已在成都区域内形成良好口碑,逐渐成为成都区域政府治理体系的“首站银行”和“首选银行”。截至9 月末,政金业务存款余额占全行对公存款(不含非银存款)的67%,较年初新增约220 亿,新增占比约为53%;政金业务贷款余额占全行对公贷款余额的60%,较年初新增280 亿元,占总新增投放的40%。

    二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风控体系,保障成都银行行稳致远。截至2022 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后四类贷款占比连续七年下降,目前不良贷款率0.81%,后四类贷款占比1.23%,分别较年初下降0.17 个和0.36 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优水平。新生成不良贷款接近0,在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低水平。取得这样的风控成果,主要在于成都银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风控体系,保障成都银行行稳致远:

    首先,在政务金融领域形成一套专业、成熟的风险评估模型。经过多年摸索,成都银行建立了科学的区域评估机制,分别从区域财力、区域债务以及区域发展潜力等纬度对合作对象进行区域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划分合作档次和优先顺序。

    其次,以精准营销为引领的实体客户风险管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源头上优选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的名单企业合作,在筛选上针对优质小微企业聚集的行业及领域建立18 套财务指标评分模板,不断优化财务评价指标项和评分权重,同时将股东实力、纳税等级、核心资质、融资轮次、舆情信息等非财务因素纳入评分模板,提升风险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再次,贷后管理体系不断细化和完善。为加强贷后管理,提高信贷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成都银行建立了支行片组交叉检查、总行现场督导、总行联合检查的“三查”制度; 将分散在各项制度中的重要条款整合为执行要点,使得“三查”执行有标准、评判有依据;对现有贷后检查点位按重要性进行分层分级,形成差异化贷后模板,并根据客群、金额、担保、产品等特征进行匹配贷后任务。

    最后,形成了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成都银行通过结合内部数据以及工商、司法、税务、房联、负面舆情等外部数据,搭建了覆盖200 余个预警指标的风险预警体系,并以大数据技术架构搭建、内外部数据引流、数据治理为基础,加强风险预警管理,提高风险的前瞻性管理能力,构建了智能风控体系,形成了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三是传承升级的内生企业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持续动力。“创新文化、风险文化、工匠文化、家园文化”是成都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动力源泉和核心软实力。四大企业文化是成都银行过去26 年发展实践的高度提炼和总结,是“以我为主、全员参与、传承升级”的方式内生形成的企业文化,而非外部植入的文化。当前,四大企业文化已在全行内部达成充分共识,并内化为每位员工的行为自觉。在企业文化的滋养下,全行各条线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提升,员工幸福感不断增强。制度是钢,是“他律”;文化是水,是“自律”。文化的无限适应特性,可以让企业历经岁月变迁而精神内核不散。成都银行之所以能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根本原因是成都银行长期以来一以贯之地坚持“做正确的难事”,厚植沉淀企业文化,用时间浸润出支撑全行经营发展的“护城河”,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精准发力普惠金融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职责与使命。多年来,成都银行始终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和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始终跟在重大项目最前面,冲在提供融资服务最前线,跑在金融创新最前沿,为地方经济发展全力做好资金要素保障。

    立足城市,做服务城市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成都银行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全力为推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做好资金要素保障。一是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银行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相关政府、企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信贷支持。2019-2021 年,分别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覆盖的四川省内其他城市(不含成德眉资区域)新增信贷投放99.43亿元、116.72亿元、171.34亿元,累计新增近390亿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效金融支撑。二是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成都银行通过包括但不限于银团合作、债券承销、债权融资计划等方式,持续提供信贷支持及金融服务资金解决方案。2019-2021年,分别在成德眉资区域新增信贷投放828.15亿元、888.51亿元、1240.14亿元,累计新增2956.8亿元,有效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三是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撑。成都银行通过银团合作、推出特色化贷款产品等方式,为城市更新、公园绿道建设、老旧小区改造、TOD 等与高品质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并积极进行项目储备,梳理项目清单,进行精准营销。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通过城市更新积极助力成都市提升宜居品质,累计为城市更新项目授信金额超360亿元。

    立足产业,做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排头兵”。一是持续加大“5+5+1”产业支持力度。2019-2021年,成都银行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先进制造业,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生活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体系”,新增信贷投放近830亿元,占新增产业信贷之比约83%。截至2021年末,成都银行为全市32%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的规模以上企业以及成都市80%以上的上市公司提供了金融服务;专精特新方面,为成都市107户获批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82户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密切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发展绿色信贷,成都银行出台了企业内部绿色信贷政策指导意见,通过筛选绿色信贷项目/企业名单、制定内部激励机制、设立绿色信贷专营支行、搭建绿色信贷管理团队等方式,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19-2021年分别新增信贷投放12.68亿元、6.96亿元、62.96亿元,累计82.60亿元,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107.34亿元,较2019年实现大幅提升。三是持续支持产业生态圈构建和产业功能区打造。成都银行围绕全市12个产业生态圈构建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坚持对产业生态圈实施“一圈一策”、对产业功能区实施“一区一案”,以“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项政策”,推进产业链“核心企业+ 重点配套企业”一体化金融服务。2019-2021年,产业功能区新增信贷投放分别为4.87亿元、30.33亿元、26.10亿元,累计60余亿元,2021年末余额为147.26亿元,为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区内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企业、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38%、38%、80%。

    立足普惠,做金融惠企纾困的“及时雨”。成都银行在总行和分支机构均设立了中小微业务专营部门,组建中小微业务专营队伍,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和尽职免责体系,打造敢贷、愿贷的小微业务长效机制。同时,针对不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逐步形成政银类、场景类、供应链类三大产品体系,包括蓉易贷、壮大贷、惠药贷、惠抵贷、惠链通等各类产品,并持续加大线上服务力度和完善功能板块,提升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便捷性、时效性。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稳企惠企“同舟行动”,累计为2400余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近220 亿元信贷支持,稳定近20万人就业岗位,持续加大小微企业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针对确因疫情供应链受阻、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灵活运用展期、还后续贷、借新还旧等方式开展帮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成都银行还逐年增加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2019-2021年,在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累计新增信贷投放超140亿元,新增余额超87亿元,2021年末余额近130亿元,余额复合增速达45.10%,高于全行各项信贷余额复合增速17.23个百分点,有力支持成都地区社会民生相关产业发展。

    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建设风险管理体系

    成都银行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及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于2019-2021年战略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精细化、大零售、数字化”的战略转型方向,于2020年成立全行数字化转型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和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并于2021年正式发布成都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成都银行数字化转型规划以“数字科技赋能,精益业务转型,创造第二曲线”为战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业务、数据、科技和文化四个领域制定了包含数字化文化变革、敏锐金融科技、数字化运营效率优化、数字化生态金融、数据赋能、数字全渠道、数字化全客户经营和普惠数字化等共计八大数字化突破方向。

    目前成都银行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搭建了以数字化转型委员会为首的数据治理管理框架,并先后在数字化基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渠道、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成都银行始终坚持“适中风险文化”,坚守资产质量生命线。始终把风险管理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匹配。

    持续推进合规管理工作,扎牢内控合规篱笆。成都银行坚持“稳健合规与加快发展”并重的经营工作思路,本着标本兼治、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全行内控合规重点工作安排,切实把依法合规融入到经营管理中,不断夯实全行合规经营基础。将法律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充分识别法律合规风险;将“制度红线”作为合规管理的重要抓手,开展制度红线的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实时问责和整改,持续深化制度红线专项治理工作;以精细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为抓手,持续健全内控合规长效机制,有效防范隐蔽性、交叉性、传染性金融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反洗钱法律法规,通过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优化反洗钱管理系统、加强反洗钱培训和宣传等措施,不断夯实反洗钱管理基础、提升反洗钱管理水平;围绕“查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和全行案防工作总体要求,持续完善案防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案防主体责任,保持案防高压态势,消除案防风险隐患;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合规培训,并通过题库练习、线上考试、知识竞赛等方式以赛促学,持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从业人员敬畏风险、严守规矩的责任意识,在全行树立全员合规、全程合规、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不良贷款率连降。成都银行近年来不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了全面风险管理、风险偏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压力测试、数据治理、风险监测等管理工具,并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国别风险等所有风险门类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中,且从组织架构、政策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系统落地等方面不断完善各类风险的管理程序,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风险管控持续向主动、智能、精准、前瞻方向提升。同时,近年来成都银行一方面多方式、多渠道积极出清存量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名单制精准营销、扎实开展信贷“三查”专项行动和全覆盖信贷培训、提升数据应用和系统支撑等方式加强新增风险防控,资产质量持续向优,不良贷款率和后四类贷款占比实现“7年连降”。截至2022年9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81%,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不良+ 关注贷款率”1.23%,较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98%,较上年末增长95个百分点,拨备率稳定在4%左右的较高水平,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深化“强根铸魂”党建工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成都银行持续深化“强根铸魂” 党建工程,坚持“党旗铸魂明方向、业务党建双提升”党建思路,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同筹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现代企业制度优势与党组织政治优势紧密融合,确保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

    将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提升公司治理的政治经济合力。成都银行将党的领导要求载入公司章程,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科学划分党委与“三会一层”的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实行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形成了党组织发挥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三会一层”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框架。在每日财经新闻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中,成都银行凭借规范的公司治理多次荣获“最佳上市公司董事会”大奖。

    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激发克难攻坚的先锋表率作用。成都银行坚持把落实“第一议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依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建与经营管理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着力构建党的建设“进章程—进战略—进决策—进考核”全链条管理形态,以权责明晰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坚持“三大工程”建设(党建标化工程、党建品牌工程、党建成果倍增工程),率先在市属国企中建立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方法,推动党建与结对互助、业务攻坚、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在业务推进中作示范、在重要岗位上作表率、在重点项目攻坚中当先锋,形成党的建设和经营工作同向发力、相融并促的良好局面。

    将党建工作与考核评价机制挂钩,形成党建与经营同责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有效传导责任、传递压力、传输动力,成都银行构建了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与考核评价挂钩,强化和完善党建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了党建经营同责、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有效避免了党建和经营“两张皮”现象。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廉洁教育,旗帜鲜明地对违规违纪问题追责问责。

    当前,成都银行正处在向更高规模量级和更强管理能级迈进的新起点。因此,在2022-2024 年规划期,成都银行将锚定“规模万亿级、管理一梯队”总体战略目标,以“拓存款、扩资产、强客群、重合规、塑特色”十五字经营方针为统领,同时继续深化“数字化、精细化、大零售”三大转型。到2024 年末,全行资产规模要达到万亿级水平,各项关键指标在同业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践行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在支撑区域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动区域金融创新上走在前列、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全面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一流银行。

    

[编辑: 沙佳仪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