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江苏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走遍千山万水 方能海纳百川——解码江苏“双向开放枢纽”的精神内核

2023年05月18日 09:14:23 | 来源:参考消息

  

  新华社记者刘亢 杨丁淼 陆华东 何磊静

  暌违四年后,江苏发展大会将于5月20日重启大幕。就在同一天,来自南通海门区林西村的郁飞,将开启对洪都拉斯的考察。3月下旬,洪都拉斯成为与中国建交的第182个国家。“我看好双边贸易迎来新机遇。”他说。

  郁飞在林西村被誉为“叩开南美市场第一人”。这个户籍人口只有3500多人的村庄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先后有600多人赴海外经商,足迹遍布五大洲。“去别人不去的地方,才能赚别人不赚的钱”的朴素信念,是支撑村民们走遍千山万水的动力。

  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地域,“四千”精神阐述稍有差异,但内核始终一致。

  浙江传颂的“四千”精神,在江苏则被更广泛地称为“四千四万”精神,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这是江苏人血液中流淌的改革基因、身体里蕴含的争先密码,在精神力量的延续和升华中,江苏人始终站在开放的最前沿,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拥抱世界。

  “老乡”与“老外”:从“农转工”到“内转外”

  回溯江苏“开放高地”的发展脉络,一条线索清晰可见:改革开放的天时,通江达海的地利,敢闯敢拼的人和,汇聚成江苏“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量转质”的澎湃动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四千四万”精神辅车相依。

  记者探访位于无锡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时,在“四千四万精神之光”展厅看到四组雕塑,浓缩了那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岁月。其中一组再现了供销员朱金方头戴毡帽,冰天雪地闯内蒙的场景。“如果别人跑十家成一家,那我愿跑遍内蒙古的大街小巷。”顶风冒雪在内蒙古辗转58天,朱金方终于拿下合同。

  “四千四万”精神成为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引领了乡镇企业从“一声春雷”到“异军突起”的“农转工”跨越——1977年无锡县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厂不进城”就地转移就业。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总结:中国长期延续的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迁。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哺育。

  市场经济犹如一缕春风,让无锡、苏州、常州等地萌发的“对外开放”之种破土而出。从早期请来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到后来借助浦东开发拓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苏南地区实现“内转外”的再次跨越。

  《新华日报》1998年曾在改革开放20周年专版上,记载了一则“千言万语”打动老外的故事:“当美国老板弄明白他是太仓县浮桥村的农民时,表现了极大的不信任。这位农民偏偏是个‘蚂蝗’,死叮不放……4个月跑了20次。第20次的时候,老外终于说‘OK’。就这样,苏州第一家村民小组办的合资企业成功了,这家公司的产品光导纤维石英钟在上交会引起轰动。”

  类似事迹并不鲜见。1982年,常州轧钢厂“搭车”挤进广交会,争取到来之不易的澳大利亚客商赴常州考察,蔡楚秋用从外贸局借来的轿车接到外商后,竟碰到车子半路抛锚,他不得不请外商一起推车发动,结果推出了第一笔3万美元订单。

  当年江苏有一句流行语:“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总是难。”在南通,从20世纪90年代起,林西村村民就背着床单、枕套走向世界,他们不懂外语,凭一台计算器讨价还价;另一群泥瓦匠也带着建筑工具走出国门,他们以海外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施工效率,在迪拜双塔、俄罗斯联邦大厦等著名建筑上镌刻下“建筑铁军”印记。

  勤劳朴实而又志在千里,一个个田埂里走出的“泥腿子”,念的却是地球另一端的“生意经”。“老乡”与“老外”,书写出江苏对外开放史上的闪光篇章。

  江苏省委认为,“四千四万”精神是江苏在奋斗发展中孕育的宝贵财富,回顾江苏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民营经济始终是重要支撑力量,江苏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就要支持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大胆发展。

  “共建”与“共赢”:以高水平开放增益世界

  进入新时代,江苏提出要大力弘扬适应新时代的“四千四万”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在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万顷碧波的映衬下,数台徐工塔机回转平稳、精准吊装,助力东非第一长桥马古富力大桥建设,大桥建成后将推动湖区的经济发展。从六年前的全球第七跃居如今的前三,徐工集团不仅改写着世界工程机械版图,也以大国重器助益世界发展。

  在另一端的南美大陆上,从一片荒凉到超级园区,徐工巴西产业园成立以来规模扩大16倍,当地员工占比超96%,解决当地就业1000余人,连续多年荣获“中巴友谊最高荣誉勋章”。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巴西城市基建、水电农业等项目,推动当地产业升级。

  从产品出海到境外办厂再到园区运营,江苏对外开放呈现更高水平:越来越多企业以“四千四万”精神拓荒海外,注重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等优质生产要素与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无锡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带领团队,在烈日下以脚步丈量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荒滩与灌木,“有人水土不服而上吐下泻,有人被荆棘刺伤流血,但大家始终充满干劲”。吃尽千辛万苦,“红豆”终生南国,十余年的接续奋斗让荒滩成为当地人的“金饭碗”,解决当地就业3万余人。如今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75家企业入驻,成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思欢初到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时,那里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和炙烤般的高温。“我们想尽千方百计移沙掘土,克服疫情困难扎实招商,目前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迎来首个投产项目。”郝思欢说,园区大楼形似红色“中国印”,被当地人称为“沙漠中的一抹中国红”。这一抹“中国红”将有助于阿联酋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摆脱对石油产业的依赖。

  今年3月,启用近十年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累计到发中欧班列突破5000列。“中亚五国成为连云港陆海联运最重要的‘腹地’,内陆国家也有了自己的‘大海’。”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钢铁驼队”以其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时效的优势,有力填补了国际物流运输的供需缺口,成为越来越多进出口企业的首选。江苏中欧(亚)班列2022年共开行1973列,创历史新高。

  孕育了“四千四万”精神的乡镇企业,曾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样板,而在那个时期从零起步的昆山,自费创办开发区,走出一条闻名全国的“昆山之路”。2015年起,“昆山之路”缔造者之一宣炳龙退而不休,与专家组一起先后四次“请进来”“走出去”,远赴埃塞俄比亚传授发展经验,为当地培训150名园区管理人才,把“昆山之路”铺到了非洲。

  双向奔赴方能交融共赢。作为开放大省,新时代十年间江苏利用的外资规模有8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与世界不以山海为远,在新的一年同心同行,共赴“春约”。

  历经寒冬,万物得生。在苏州,博世集团、可口可乐接连签约;在南京,德企菲尼克斯打造智能示范工厂,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淮安“主动出击”,奔赴韩国、日本,智能显示、生物医药等项目落地在望……

  作为中国和以色列两国唯一部省签约共建的示范项目,中以常州创新园已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88家。今年以来园区抢抓“新能源之都”建设机遇,多次组团赴以考察,新增3个“共建计划”项目通过以色列创新署审核,5名以色列人才入驻园区。

  黄海之滨的盐城与韩国隔海相望,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韩资项目落户至今,盐城已落户韩资项目近千个。3月,中韩(盐城)产业园派出招商团队为驻韩经贸代表处揭牌,在首尔举办投资合作说明会,现场签署投资协议4份,洽谈推进重点项目16个。

  “江苏正拿出更大的诚意、更足的决心,进一步提升外资能级。”省商务厅厅长陈涛介绍,江苏新认定3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总数增至366家,宿迁市实现了建市以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零的突破”。

  “四千”与“四敢”:“开放之路”在传承中致远

  乡镇企业经过多轮产权制度改革,很多演变为民营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这些民营企业中,“创一代”先后到了退休年龄,“创二代”接班或是进行时,或是完成时。

  无锡旭峰门业是一家特种门制造商,杨怡炜2005年毕业后逐步接班,从零起步开拓海外市场,终于“推开了世界的门”,如今产品远销105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滑升门领域的“隐形冠军”。

  记者从一些青年商会了解到,近三分之一的“创二代”有海外留学背景,开阔的眼界和系统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更愿意开拓国际市场的“闯一代”。

  江苏速捷模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新华的父亲做建筑起家,他却从革新传统脚手架中找到了新赛道。当年父辈为了解决“两头在外”的难题成日奔波,而他采取了新打法:把生产基地放到河北唐山靠近钢材原产地,而在新加坡成立了营销公司瞄准东南亚未来的基建市场。

  相较于父辈创业时坚守的“四千四万”精神,年轻一代在传承与创新中赋予了这一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千山万水走得更远。从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到拥抱世界机遇,从紧盯欧美市场到目光投向“一带一路”沿线,江苏企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江苏企业“走出去”已遍及17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项目约8500个。

  千辛万苦责任更重。郁飞已让儿子接管了他在南美的大部分业务。在他看来,当年只要把产品做好就行,而现在年轻一代只有不断延伸产业链的上下游,贴近市场做好服务才能保持竞争力。

  千言万语交流更多。连云港东海县兴西村被称为“水晶村”。村民们说着简单的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去十多个国家“淘晶”,通过村里的6个跨境电商基地,以英语直播把水晶制品销往全球,年交易额近亿元。“以不同的语言说出千言万语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村党总支书记赵中刚说。

  千难万险商战更勇。当年的难多来自政治风险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当下则要应对世界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同样处于“交班”中的苏州亨通集团,始终“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如今拥有12家海外生产基地。“今天不参与国际竞争,明天就会成为别人国际化的一部分。”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

  3月底,礼赞“四千四万”精神的长篇纪实文学《奋楫者先:无锡县乡镇企业发展纪实》举行首发仪式。在该书作者沈云福看来,“四千四万”精神与当下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内核高度一致,“时代精神竟如齿轮般契合推动发展车轮滚滚向前”。

  以“四千四万”精神叩开工业化大门的苏州,在开放合作中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首个合作项目,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在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评中连续7年排名榜首。敢想敢干的精神延续至今。今年4月,世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正式启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国研发中心。

  江苏省政府表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全国最多、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的省份,江苏正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深入推进东西双向开放,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孕育“四千四万”精神的无锡,亦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勇往直前,作世界之竞争”是苏商先驱、荣氏家族开创者荣德生的寄望,他所创办的无锡一棉已走过百年烟云。在埃塞俄比亚,江苏企业拉起一条纺织产业链,挺立于“非洲屋脊”。无锡一棉开启“第二个一百年”的第一匹布,也在这里织出。荣氏家族后人荣智健感慨,祖父百年前的愿望终得实现。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荣德生钟爱的名联。“择高处立”激励着广大苏商以更高水平融入对外开放。将于5月20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将进一步促进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着新高度攀升。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玥]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