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锚定六个聚焦实施六大创新行动,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常州位列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前十强、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
聚焦科创试点,开展“机制创新”助力行动。以“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列入市委深改委2022年工作要点和市委“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工作)为动力,召开“科创中国”试点工作推进会,重点实施“六大行动”推进试点建设。通过完善工作例会、信息上报制度,建立试点工作群,实现国家和省级学会与地方、市本级与辖市区和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无缝对接。注重总结、提炼、推广试点工作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对接国家级媒体广泛宣传常州模式、常州经验。市政府盛蕾市长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的代表接受中央级媒体专访。市科协任洪兴主席代表江苏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推进会和苏陕协作推进会上作经验分享。同时,代表市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深改委会议上作专题汇报。出台《科创常州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全市7个高端学术活动、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科技服务站、2个科技经济融合示范项目,推进试点建设走深走实。
聚焦平台建设,开展“区域创新”提升行动。加快“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建设,汇聚常州产业“问题库”“项目库”“专家库”,累计征集项目5343个、需求4914个、专家3309名,涵盖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3个行业,常州市在“科创中国”平台的总榜排名位列全国65家试点城市第五。加强与国家级学会联系对接,推动建成溧阳市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毛明院士工作站)、金坛区常州新能源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新北区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5家区域创新平台。其中,金坛区常州新能源院士协同创新中心,集聚以3名院士和10余名新材料学科教授为骨干力量的专家团队,吸收全市21家新能源骨干企业成为会员单位,举办科技创新活动13场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项,3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资源对接,开展“产业创新”推动行动。与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省信息化学会等2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建立工作机制,推进中煤科工等单位设立6家科技服务站(已累计建立18家)。组织科技园区和重点企业赴中国自动化学会、省学会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交流对接活动。联合“科创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深入辖市区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加速推进“智改数转”工作。联合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组织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创中国”NQI先进碳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走访“两湖”创新区,对接碳材料企业检测、认证服务需求。联合省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和省级学会提供“菜单式”服务,深入中国数字发展集团、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00多家企业开展对接。助力“科创中国”“科创江苏”项目落地,市科协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总投资达1.9亿元的江苏中电线缆研究院落户金坛,该项工作也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案例研究课题;推进常州达姆斯检测技术创建国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检测中心,攻克行业技术难题3项。武进区成功入选2022年“科创江苏”试点区。
聚焦成果转化,开展“企业创新”孵化行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聚焦企业“卡脖子”难点和企业产品的重大创新,服务重大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常州市3家企业(个人)和2项技术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有22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和“科创江苏”专项行动计划,3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省试点城市第一。举办三期TRIZ创新方法培训班,100多家企业500余人参加培训,其中辅导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40名技术人员解决15个技术难题。联合省技术转移研究院开发线上公开课,持续推广创新方法理论。组队参加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2支参赛队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这也是常州企业连续三年摘得该项赛事的国家级奖项。组织参加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持续开展“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汇聚在常高校、科研院所等20多名技术专家与企业家联合“共事”,开展技术攻关。会同市科技局等部门在“科创中国”平台发布常州首张“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重大技术需求榜单,榜单项目共计27项,张榜总额近1亿元。承办全国第二届“检验检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常州市150人参训。实施“百场千企万人创新方法培训工程”,培训创新人才120名。
五是聚焦人才引育,开展“智汇创新”积聚行动。高质量承办“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作视频致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作重要讲话,市长盛蕾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等院士专家和领导参加活动。活动坚持“以会促学、以会汇智、以会聚才”,广泛宣传常州城市形象,展示常州创新生态,持续提升常州科创影响力。与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签订人才和项目合作协议,搭建引进海外人才桥梁。分别与英中人才发展协会、美国硅谷高创会等5家海外科技社团签订合作协议,汇聚海外高端创新资源助力常州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海智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累计引进海外合作企业232家,促成科技合作项目150个。依托省“海智之家”平台和海外科技社团媒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行合作签约、项目分享、海外联线、才情发布等,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扩大常州的影响力。积极支持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申报中国科协“海智国际研发社区”,吸纳海外人才。牵头组建由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中科(常州)创新科技园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参加的“常州市海智引才联合体”,推动海外人才、技术、项目、产品、企业等与常州市有效对接。聘请6名“常州市海智大使”,重点引进“高精尖缺”关键人才。打造海智工作品牌,举办“科创中国”海智面对面品牌系列活动4场次,提供人才信息达400名、人才项目60个,翻番完成市委组织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加强两岸青少年科技联谊活动,连续第三年承办苏台青少年科技创意创新大赛。开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项目路演35场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加快人才培育,积极争取市委人才办支持,市级青年托举人才名额由以往的15名增加到30名,吸引全市352名青年科技人才申报,人数创历史新高。推荐两名海外人才成功申报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平台。举办科创沙龙39期、科技咖啡馆12期,引导1500余名科技工作者科学创新创业。启动省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选拔10名优秀中学生和5名基础学科领域资深专家建立结对导师培养机制。
六是聚焦组织建设,开展“协同创新”引领行动。持续推进在企业设立科协组织,打通服务企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新设立48家企业、行业科协。在常州市绿色建筑产业商会成立全省首家商会科协。在常州市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设立全省首家新就业劳动者(互联网营销师)科协组织。发挥科协组织引领科研攻关作用,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22家企事业单位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受到表彰,其中《超薄玻璃物理钢化及超薄光伏组件制造技术及装备》等32个表彰项目由市科协委员单位完成。(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