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入选产业振兴典型案例,是该类别中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4月12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十大协会和十余家中央媒体主办的乡村振兴品牌节暨赋能计划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对全国各地推介产生出的120个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和若干个优秀案例进行称号授予,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类别的典型案例揭晓,六合区入选产业振兴典型案例;该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参加颁奖仪式并受邀做客中国农影超级会客厅接受专访。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六合区农业产业占GDP比重达12.4%,年产出南京市45%的粮食、25%的蔬菜,是南京的“米袋子”“菜篮子”,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江苏省第一方阵,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3年保持江苏省第一等次前列,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究竟是怎样的发展举措,让六合区乡村产业蓬勃兴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链式发展思路下,我区优质稻米、油料、绿色蔬菜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六合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与经济服务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聚焦优质稻米、油料、绿色蔬菜等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农技人员“五挂钩”技术服务,强化良种良机良技推广,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链式发展,让产业奔腾加速。全区稻米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稻米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获省级粮食增产贡献突出表彰;油料种植面积约13万亩,获评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区;蔬菜产业产值超45亿元,入选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打造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六合区突出品牌培育,大力发展茶叶、薄壳山核桃、猕猴桃、甜柿等经济林果产业和蛋肉鸽、肉鸡、鲈鱼等特色养殖产业,培育形成华平雨花茶、秦邦吉品有机蛋、东晨蛋肉鸽等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牌,龙池鲫鱼、竹镇板栗、大圣水芹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个个农产品品牌,正如歌词所言,芬芳美丽满枝桠,依托“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省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竞相绽放,打响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厚植绿色优势,擦亮生态底色。全区现有“二品一标”农产品286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5%;累计创成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绿美乡村48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589个,乡村产业振兴的绿色本底持续筑牢。“绿色发展,为我区擦亮乡村产业生态底色。”作为一名资深农业工作者,高级农艺师金立强对全区“绿色成长”深有感触。通过深挖国土绿化空间,向丘陵山区、村庄四旁和农田林网进军,稳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该区绿色版图逐渐扩大,全区现有森林面积54.73万亩,林木覆盖率25.69%;湿地面积15.38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61.2%。
一产的兴旺,为六合区构筑三产融合的“高楼大厦”,做强乡村产业发展载体,打下坚实的基底。近年来,六合区陆续创成龙池(程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冶山、竹镇2个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3家、产业化联合体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7家、示范家庭农场320家。“产业发展载体的兴旺,为乡村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提供了支撑。”江苏竹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星结合自身的民宿产业运营工作实践经历,深有体会地说。目前,我区拥有乡村民宿17家,竹镇镇大泉村民宿和平山荣逸民宿入选首批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基地。2022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旅客5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任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驱动。以“创新”为动力,这两年,六合区加快实施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程,紧紧抓住第二批全省乡村数字经济专项试点这一契机,进一步创新“1+9+N”订单农业新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赋能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在“1个牵头组织+N个经营主体+X项功能布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高效运转下,六合区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9个(集体领办5个),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40万元,实现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40万亩次,惠及生产经营主体550余个,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添 陈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