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快速进入千家万户,但在提供便利之余,电动自行车引发的安全问题也屡见不鲜。通州区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公共安全隐患“三清”专项行动,扎实做好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流通销售、通行秩序、停放充电等方面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以来,全区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数同比下降57.1%,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4.2%、10.9%。
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职责分散在各个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工作合力尤为重要。在区“三清”综合督察工作专班运作下,区公安局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通州区电动车联合监管的意见》,明确由镇街市监分局和属地派出所对电动车销售店进行“地毯式”排查和“双随机”抽查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联合查处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案件3起、非法销售有质量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案件1起,查获劣质充电器1600余个,罚款10万元。
“全链条”管理如何实现?通州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区关于加装电梯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建设方案》等系列方案,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引。“‘通州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平台’既是通州亮点特色,又是工作推进的有力抓手,预计近日上线。”区公安局副局长邱兵说,“平台的用户层包括监管人员、销售维修回收主体和消费者,通过录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以及扫描电瓶上的二维码,可以实现对电动自行车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溯源管理。平台上线后,各地将组织村居干部、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网格化推进,确保全面推广使用。”
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使用、停放、充电、回收等环节中潜藏着不少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工作,通州区设立派出所登记专窗17个、社会化服务站点48家、流动上牌服务点155个,并全面推行“五个一”长效机制,即一块“牌子”上到位、一份“告知书”发到位、一个“喇叭”喊到位、一声“忠告”劝到位、一条“线路”查到位。同时,相关执法管理部门也纷纷“亮剑”,持续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戴头盔、闯红灯、逆行、走机动车道等四类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30199起,同比上升178.2%。
“我们将紧盯电动自行车源头销售、登记上牌、上路使用等关键环节,坚持严把车辆销售关、登记上牌关、长效治理关‘三道关口’,积极探索、勇于破题,全力打造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通州样板’。”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孙康表示。
随着一项项“硬核措施”的相继出炉,通州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也将加速驶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接下来,通州区将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加强公益宣传,紧盯居民小区、农村自建房、外卖点、快递到站、校园等关键部位,聚焦外卖小哥、快递员、接送学生家长等重点群体,持续加强安全理念推广、事故警示教育,推动全民电动自行车安全防范意识入脑入心、防范水平不断提升,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共享安全的良好氛围。(沈 慧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