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河海大学以法兴水,为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03月22日 16:46:04 来源: 河海大学

  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确定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河海大学以法兴水,为国家“江河战略”的实施开展、为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充沛的法学理论支撑,为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法学教育历史悠久,一百多年前,河海创办人张謇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先驱,学校教务长李仪祉参与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水务法规,首届毕业生须恺在我国率先提出了水权立法构想并在《水权法商榷》中进行了全面系统论述。”谈起河海法学的源头,河海大学总法律顾问邢鸿飞教授介绍。

  缘水而生、因水而为、顺水而长的河海大学与时偕行,法学教育始终走在为国为民的前列。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依法治水的新时期。同年,河海大学首开水利高等法学教育先河,开办具有鲜明水利特色的法学专业,紧密围绕水利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懂水知法、爱水从法的高等人才。此后,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河海大学法学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协同发展的发展道路,培养了2000多名活跃在各领域的高素质法学专门人才,并获得了业界广泛的认同与肯定,为现代水利法治化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学校拥有较为完整并颇具特色的学科专业,建立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全阶段完整学历教育体系。凭借突出实力,2000年成为江苏省首家获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点的学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上,河海大学队摘得冠军;2021年,河海大学法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依托扎实深厚的法学底蕴,学校与水利主管部门建立了行业顶级的法治化专业机构,涌现出众多在领域内长期深耕的权威专家学者,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活跃在行业内的法学人才。可以说,产、学、研、用全面展开,全链服务。”河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郭祥林教授介绍。

  学校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共建了水利政策法制研究与培训中心,面向新形势下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培育水利政策法制研究相关学科,打造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的学术高地,为水利行业培养了具有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专门人才,为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政策的出台提供决策支撑。此外,学校与江苏省水利厅共建了江苏省水利法治研究中心,立足江苏实际,为解决江苏水利发展中的法治建设问题提供支持。凭借突出的实绩实效和良好口碑,学校成为了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江苏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和中国水利学会法治专业委员会的领衔单位。学校教师领衔的3支团队成为江苏省司法厅立法专业团队,2名教师分别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法律顾问”“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入选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社科理论英才、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等荣誉。

  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流域专门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 在长江大保护立法期间,河海大学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加立法活动,为母亲河保护的法治建设献言献策。李义松教授参加了《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国家立法咨询会,发言并提交书面意见建议,率领团队负责的《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于2022年3月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王春业教授率领团队为水利部开展长江保护等政策研究项目评估,为健全水利部政策研究项目管理机制提供智力支持,受到水利部相关司局的认可与肯定;《长江保护法》出台后,法学教师推动出台了10余项地方环境标准。

  “长江保护法立法为其他流域依法治理开创了新模式,闪耀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刻彰显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春辉教授说。

  自2019年成立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以来,在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唐洪武院士“双院士”的亲自领衔下,学校围绕长江大保护的法治领域前沿热点问题,联合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等机构,每年举行一次长江大保护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论坛上,既有来自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起草牵头单位的权威声音,也有来自长江保护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一线的实践反馈,更有来自环境资源法学领域顶级学者为治理“长江病”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会诊剖析和建言献策。

  “通过论坛的方式,汇聚国内理论界、实务界、教育界的大家、名家、专家,通过思想的碰撞,理论与实务的交汇,共同探讨长江大保护和水利法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推动法学与生态环境及水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与长江保护法治实践的对话互动。”河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春业教授说。

  长江保护法治论坛不同年份侧重于不同主题,至今已有数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几千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2019年聚焦长江大保护立法的法律价值目标、与涉及长江保护的现行法律关系处理等主题,2020年聚焦长江大保护与环境资源审判思路的创新、江苏环境资源审判“9+1”机制改革、长江大保护的立法与司法等主题,2021年聚焦《长江保护法》中的资源保护、检察机关在长江大保护中的实践与思考、非现场执法等主题,2022年聚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法治建设、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恢复性司法视域下的长江大保护等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长江大保护与水利法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为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美丽的长江母亲河贡献法治力量。

  2022年12月,融纳了河海大学法学专家团队的“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开启了从省内知名高校智库迈向国内主流智库的新发展阶段。

  基地针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2020年6月,我国首部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蓝皮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丛书(2019)》出台,150万字的系列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后每年出版一套。2022年丛书中的“法治卷”重点围绕《长江保护法》的制定背景、制度创新、实施措施、完善建议等,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了《长江保护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概况。蓝皮书先后入选了江苏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物和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并荣获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成为河海大学在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研究的一张靓丽名片。

  “编写团队着眼长江全流域、立足江苏省,从多维度、多领域、多区域全方位深入开展理论分析和专题研究,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法治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思路和具体建议,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基础和参考报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决策支撑作用。”丛书主编、智库首席专家张兵教授说。

  河海大学依托学校水利优势学科,积极开展法学与涉水问题的交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法学教师入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40多项,特别是承担了多项水利部、各大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厅局委托的政策法规研究类课题50多项,为我国水利法治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支撑。此外,法学教师在水法、环境资源保护法、不动产法、商法、公用事业法、国际河流法等领域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建言献策,提供精准、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用扎实的科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高端智库”的作用。(王春业)

[编辑: 沙佳仪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5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