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重要论述精神,徐州市泉山区人大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做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的模范者,做“泉”心向党、履职为民的践行者,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服务中心工作的担当者,弘扬“四敢”精神、勇扛人大担当。
砥砺“唯实唯干”硬核作风,锻造“敢为”的人大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引领,把牢“敢为”方向。将全面激发“四敢”精神与加强“四个机关”建设相结合,不断深化“牢记嘱托、勤勉尽责”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打造“‘泉’心向党、履职为民”党建品牌,把政治要求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谋事有政治高度,干事重政治影响,成事讲政治实效,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敢为”能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夯实“第一议题”制度,高质量开展“人大微讲堂”,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泉山实践”,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开拓视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在攻坚克难中勇于挑重担、扛重责,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强化严管厚爱,扛起“敢为”担当。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书》,让干部既敢作为、又不乱作为。完善日常厚爱与激励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人大干部撑腰鼓劲,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传递组织关怀,不断激发人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推动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局面。
昂扬“一往无前”拼搏士气,增强“敢闯”的人大工作魄力。聚力“六个现代化强区”建设,探索“五个民主”有效贯通、有机衔接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工作运行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泉山实践”,更好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搭建更广泛地收集民情、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平台载体。今年实现镇、街道一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设,推动倾听民意的触角向村(社区)和企业、社会组织等延伸,使之成为党委决策的“好帮手”、民意表达的“连心桥”、代表履职的“新平台”。畅通更便捷地联系民众、倾听民声、凝聚民心的沟通渠道。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实效化运作,实现代表与群众共商共议、共建共治,让更多“民智”融进基层社会治理,让更多“民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加强“数字人大”建设,畅通网上网下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动人大在调查研究、决议决定、监督检查活动中都能听到来自群众真实声音,都有群众积极参与。开发更有效地维护民利、促进民生、激发民力的履职项目。进一步提升代表建议交办的精度、承办的温度、督办的力度,把更多惠民生、解民忧的问题列入重大事项或监督议题,把更多群众意见纳入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实现群众所需与人大所能精准对接,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咬定“勇争一流”目标追求,厚植“敢干”的企业发展环境。做精做优做实企业服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主动作为,为企业“敢干”坚定信心。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调研活动,全力协调保障要素供给,监督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实现代表建议即时提、政府部门及时应,进一步畅通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企业“敢干”的信心和力量。强化履职,为企业“敢干”打造环境。开展“代表评环境,助企大发展”专项工作。组织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等五个方面评议营商环境,督促政府相关部门高效履行法定职责,不断深化企业服务举措,清理市场准入隐形壁垒,依法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辖区企业加速发展、实现突破,打造舒心、安心、放心的营商环境。精准把脉,为企业“敢干”释放动能。发挥优秀企业代表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开展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会,精准把脉企业发展需求,搭建企业合作平台,把政府外部推力与企业内生动力、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企业发展动能,让企业敢干、敢闯、敢投,敢为人先、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永葆“敢拼敢试”胆识气魄,汇聚“敢首创”的磅礴力量。大力支持和鼓励群众用好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营造群众“敢首创”的氛围。坚持“争第一、创唯一”的鲜明工作导向,组织开展全区镇、街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观摩推进会议,比作风、比效率、比实绩,看看谁的品牌多,谁的亮点多、谁的成绩多,在人大系统持续培育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的社会新风,以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实际行动,推动人大工作全面提升、争先进位,全面过硬、争创一流。搭建群众“敢首创”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全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覆盖面,加强镇、街道实践中心和村、社区实践站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有计划地安排代表进站点,开展组团式接待、专题式接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设立“代表(专家)工作站”“非驻会委员工作室”,实效化开展“代表进网格、履职在基层”系列活动,让“敢首创”的平台和载体更加广阔、更加丰富。打造群众“敢首创”的品牌。建立健全“群众点题、政府解题、代表督办”工作机制,打造一批特色创新品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持续深化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建设,将议政代表会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深度融合,找准结合点,有效助力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总结推广开发区议事代表会制度,在全省形成具有影响的“民呼我应”泉山实践品牌。支持和鼓励镇、街道人大结合实际创新实践,加快形成“一镇一特色、一街一亮点、园区有突破”的创新格局。(陆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