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决赛举行
原标题:首届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决赛举行 ——
“搭积木盖房子”,建筑能手大练兵
2月22日,首届长三角区域“中江杯”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决赛在泰州开赛。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首次共同举办建筑领域技能大赛,74支参赛队的197名选手同台比拼“搭积木盖房子”装配技能。旨在以赛促训,打造高素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比拼装配技能,误差不超过1毫米
按规定比例用水与灌浆材料调配好浆料,将浆料注入预制构件的灌浆孔中,待浆料从出浆口流出,赶紧封堵出口,检查无渗漏后便完成了灌浆操作,将装配式建筑的两个结构连接在了一起……2月23日上午,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套筒灌浆实操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两人一组,展开精细灌浆操作。
南通四建集团上海分公司的参赛选手张帅,已从事装配式建造7年。比赛后“复盘”,他发现操作中有一些小细节被忽略了,比如,灌浆前应该用喷壶将灌浆孔喷一遍,这样能更好地保证灌浆部位湿润,防止灌浆过程中浆料失水,“以后要力求操作更精细”。
“装配式建造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建造类型之一。保障装配式建筑质量,建筑工人的施工技能水平是很重要的一环。”大赛总裁判长、上海兴邦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说,本次决赛为期三天,设置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套筒灌浆3个赛项(工种),每个赛项理论考试分占30%、实际操作分占70%,主要考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政策以及生产运输、吊装、施工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模具拼装精度检查,组装缝隙误差须小于等于1毫米,不然要扣分……记者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比赛现场看到,裁判详细考察选手的每一步操作,有50多个评分要点。“我们强调构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只有细节做到位了,工程质量才有保障。”王俊说。
助推建筑工人转型,吸引年轻人加入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参加本次大赛的选手,大多是三四十岁的装配式建筑工人,也有一些20多岁的参赛者。
“拔管会漏浆,要提前把纸垫好,以防卫生不达标导致扣分。灌浆操作前,墙体最好用塑料薄膜包住,这样灌浆时墙体不会被‘污染’……”结束上午比赛后,来自江苏华江祥瑞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的00后选手张鑫康,热情地和江苏代表队其他选手分享经验。
3年前,张鑫康从职业院校毕业进入建筑企业后,便开始从事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装配式建筑将原来很多施工现场做的工序前置,对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吊装等进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这样效率更高、也更环保。盖房子就像搭积木,这种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推动我们向产业工人转变。”张鑫康说,他们公司的装配式建筑工人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据他观察,传统建筑工人若专心学装配式技术,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才能精通。
张帅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南通四建上海分公司,有大约80名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也是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多是高职院校或大学的毕业生。
建筑产业是江苏省的优势产业。推动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支职业化的工人队伍,而装配式建筑工人是我省职业化工人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我省13个设区市都建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技能培训。
本次大赛的实操比赛,在江苏中江装配式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该公司副总经理戚剑说,这个基地成立于2018年,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300多名,年龄大部分在30-40岁,有的是由传统木工、瓦工等转变而来。目前该基地的预制件日产量已达350立方米,年产量超10万立方米。
打造高素质产业队伍,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区域是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自2020年9月25日三省一市建设主管部门签订长三角区域建筑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在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长三角地区2021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平均比例达到44.26%,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底,江苏已累计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5个、国家级示范产业基地27个。到2025年,江苏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将达50%。
“发展装配式建筑,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我们将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和竞赛,同时积极开展职工技能鉴定,实现施工持证上岗,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会会长、长三角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陈晨说。
本次大赛由长三角区域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主办。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将每年举办一次,成为常态化赛事,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轮流主办。(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