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赋能,推动文化产业行稳致远
原标题:会场内外热议如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创新赋能,推动文化产业行稳致远
当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如何挖掘塑造新业态新模式,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壮大能级,以数字化解锁未来密码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行业看,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等,对经济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推动作用巨大。”省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表示,文化建设理应在经济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数字化是让文化“活”起来的重要途径。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提到“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如何更好地与数字化产业融合?对此,俞锋提出:“要让全链数字成为文化强国先行区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他表示,文化产业自信自强,一定要数字化、全链化、融合化、品牌化拓展,通过重大数字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带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产业技术基础迅速形成,推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文化产业业态迅速生成,从高品质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消费,全链式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文旅项目,以全链式壮大产业能级。
随着文化数字化按下“加速键”,传统戏曲领域成为新技术的“弄潮儿”。省政协委员、苏州昆剧院院长林琳说,“苏州昆剧院推出戏曲数字化建设工程,筹建苏州有戏App,同时在昆曲博物馆成立苏州戏曲数字馆。就昆剧而言,我们已整理传统折子戏62出、总时长约34个小时,大戏11出、总时长约38个小时,另外还有音频57段。”
对于传统戏曲来说,数字化工程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林琳说,这项工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但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些经典剧目保留下来。此外,苏州昆剧院通过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双平台,每周固定举办昆曲小课堂和“云赏”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字化平台推动更多观众享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形式。”
焕新业态,塑造文化产业新优势
产业能让文化更加繁荣,也能推动文化更加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宁表示,“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受到省政府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非常重视,对于省级国有文化企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也更加明确了下一步的方向。”
“就江苏来看,江南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将更多挖掘文化资源和作品,助力进一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徐宁说,集团旗下的江苏大剧院一直在为百姓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5年半的运营时间里,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组织了1200多场演出,接待了360多万名观众。“一方面,我们将利用好旗下江苏大剧院等资源,为百姓引进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会紧紧抓住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不遗余力在股权债券融资上找到发展机会,让文化产业切实带来经济收益。”
百年工业遗产走上现代产业之路,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是一个生动案例。它的前身金陵机器局被称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如今华丽变身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磊说:“省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主要产业生态的发展方向。”
郭磊表示,将进一步提高园区运营效率与质量、保护传承并活化利用好园区载体,把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融特色文化展示体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过一座文化馆(廊)、一片创新创意谷、一个智能制造策源地、一条时尚荟街区的打造,在更深更广的文化产业事业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推动地域特色“出圈”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怎样在文旅融合中促进新消费、新业态?代表委员们也展开讨论。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地方文旅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是当前的文旅融合热点。“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等汉文化资源丰富,但活化利用还不够。”省政协委员、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崔锋表示,将大力实施“国潮汉风”工程,通过汉文化与现代新潮时尚的碰撞,让汉文化从地下走上来,从书本中走下来,从博物馆里走出来。
从无形文化到有形的公共文化产品,想要“出圈”离不开创新赋能。崔锋说,徐州计划打造“看得见的汉文化”,大力推进徐州博物馆、丰县刘邦故里文化景区、沛县汉文化景区、歌风台等提升改造工程,成为汉文化体验的集中展示区。打造“听得见的汉文化”,成立徐州汉乐团,在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开设汉乐体验馆,培育汉乐演艺、汉乐培训及汉乐器制作等汉文化产业。打造“吃得着的汉文化”,以“徐州伏羊食俗”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为契机,打造徐州最具烟火气的美食代表。打造“穿得出的汉文化”,突出“汉服”文化元素。打造“带得走的汉文化”,支持和鼓励各博物馆推出具有汉文化符号的文创伴手礼。
文艺作品与新模式、新场景等融合发展,也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产业生态。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表示,公共雕塑是呈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省雕塑家协会先后于南京、苏州、常州和淮安等地策划创建雕塑公园,将文化旅游与城市文脉有机融合,现已逐步发展成为都市文化新地标。“前不久,我们联合策划的江苏青年雕塑园在常州落成开放,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动能。”
尚荣认为,从整体看,江苏城乡公共空间建设仍然以硬质服务为主,对于地区特色文化塑造的彰显度还不够,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人文气息,建议在公共雕塑实践工作中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满足城乡文化体系建设要求,传承和创新文化环境空间的经营方式。”(顾星欣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