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会议期间,江苏省政协委员、盐城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陈红红接受采访。陈红红表示,“十三五”以来,我省海洋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海工装备、涉海材料等海洋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盐城也加快建设江苏沿海综合能源保供基地。近年来,盐城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举办第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暨江苏—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江苏—韩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对接会,13个设区市实现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
陈红红介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心,是国家三大经济圈中海洋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竞争的门户,具有相对完善的港口航运体系、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和较为发达的海洋产业体系。目前省里正在对“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沿海经济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加强与“1+3”重点功能区其他板块的联动发展,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体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沿海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一是聚焦沿海规划实施,谋划沿海发展“新举措”。围绕沿海发展“1+1+3+3+8”规划体系,扎实推进国家规划和省实施方案明确的重大事项,制定沿海发展工作要点,编排建设任务,确保规划、方案目标有效落实。开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评估,为推进规划中后期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高层领导、智库作用,举办沿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为沿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是聚焦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沿海发展“新引擎”。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本质安全临港产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等绿色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沿海高效设施农业、特色水产业和特色林业,推进沿海渔港经济区和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集聚跨境电商、海洋金融等新业态。推动海洋生态旅游,建设富有人文魅力的文化海岸带、具有世界影响的滨海生态旅游景观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省级涉海重点实验室以及3个省级海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创高地和人才高地。
三是聚焦平台载体建设,拓展沿海发展“新空间”。抢抓RCEP政策机遇,以海洋经济为重点,高质量举办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等会议,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和贸易合作,加强与东北亚等泛黄海区域绿色经济合作、投资贸易交流,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推进盐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搭建全面对接长三角区域向海经济开放平台,建立产业转移承接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共建海洋产业园、海洋合作示范区,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持续开展园区提档升级行动,建设一批以海洋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省级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打造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标杆。
四是聚焦政策激励支持,提升沿海发展“新动能”。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开展海洋经济运行分析和海洋经济重大问题研究。将海洋经济发展列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制定科学考核指标。设立省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海洋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扶持力度,推动海洋产业创新集聚发展。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逐年加大对沿海重大产业项目信贷支持规模。加大全省高校海洋学科建设和海洋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海洋专业。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江苏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培养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