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挖掘古籍的内在美 在创新中传承经典

新华网江苏 江苏要闻 专题 政务 民生 市县 体育 无人机 价格观察 财经 旅游 教育 房产
在江苏扬州,有一位“80后”古籍修复师王军。他在从事古籍修复这一“冷门”行业的十几年中,如何耐住寂寞、以匠心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起来听王军讲述自己挖掘泛黄纸页里承载的文化内涵,让古籍走入大众生活的故事。
精彩观点
1
王军

做时光“探秘者”,用妙手连接古今

做时光“探秘者”,用妙手连接古今
古籍修复是一个小众行业,需要从业人员能够耐得住寂寞,用锲而不舍的匠人精神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古籍记载了古物和古人思想,我们在修复和整理古籍的过程,也是了解历史、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在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中,古籍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疏通和整理古籍中记录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传路径,有助于让传承有据可依,从而推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从事古籍修复,实践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在技术层面上,现在有不少关于古籍修复理论的书籍和视频可供学习,包括一些高校也开设了与古籍修复相关的专业。但对于修复师来说,更重要的是挖掘古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意义,让古代文化与现今生活产生联系。
1
王军

要传承也要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古籍

要传承也要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古籍
作为古籍修复师,除了精通修复技艺,还要读懂古籍,对古汉语等多种传统文化均要广泛涉猎。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向大众进行科普和宣传,甚至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古籍工作还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才能让古籍事业有生命力、有未来。现在不少年轻人是“颜值主义者”,然而古籍本身并不具备非常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因此,需要把古籍的美丽用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将一些残损的古籍收集起来,做成团扇等具有实用价值的物件,既表现文化感又有“颜值”,引导年轻人了解古籍及其不为人知的若干面,让他们对古籍修复产生兴趣,继而投身到这个行业中。
1
王军

多渠道、多手段地动态化展示古籍魅力

多渠道、多手段地动态化展示古籍魅力
古籍的“破圈出道”需要借助新兴的传媒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等轻体量、短小精悍的传播形式,迎合新媒体时代受众喜爱的接受方式,配合不同平台的特点,将古籍背后的故事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述,让平面的古籍“动”起来,让其中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活”起来。
此外,对于古籍行业中的民营企业来说,还可以探索尝试塑造和培养具有古籍文化特色的原创IP。充分运用网络视频、创意设计等数字化手段,让文化符号落地生根,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王军
扬州古籍修复师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