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古籍数字化,让“沉睡的古籍”苏醒
新华网江苏
江苏要闻
专题
政务
民生
市县
体育
无人机
价格观察
财经
旅游
教育
房产
李军
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
学术科研部副主任
古籍数字化,让“沉睡的古籍”苏醒
古籍数字化,让“沉睡的古籍”苏醒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6fcc53f53083dd5433666e2e1935cd4a&playType=0
对古籍的整理和利用,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古籍资源的转化与利用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起来听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军讲述如何合理利用古籍数据库,真正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精彩观点
1
李军
古籍保护工作应受到重视,古籍资源收集与整理更具系统性
古籍保护工作应受到重视,古籍资源收集与整理更具系统性
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并且建立了专门的国家级保护中心,省市乃至一些区县也都有相关的古籍保护机构。现阶段,全国古籍的收集和整理,比以前更具有系统性,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随着各项普查目录的发布,以及多个单位对自身收藏古籍目录的出版,使得古籍资源的“总账”更加详尽。
1
李军
古籍数字化为研究提供便利,也带来挑战
古籍数字化为研究提供便利,也带来挑战
作为古籍工作者,既要合理利用数据库,也要注意规避数字化带来的一些弊端。虽然数字化能够提供海量信息,但有些孤本并未纳入到数据库中,还是需要研究者到实地借阅。有些图书馆对古籍进行数字化之后,研究者很难再看到古籍的原本。从研究版本学的角度来说,最好是要能看到这本古籍的本体、相关的书写或者是印刷的面貌。缺少对原本的查阅,也会为研究工作带来挑战。
古籍数字化使得查找资料更加便捷,但是研究者在使用数据库时,还是要仔细阅读文献,不能大规模复制粘贴,避免出现泡沫化的问题,让研究更加经得起推敲。目前大部分数字化的古籍以刻本为主。而由于古代的整理和编辑可能并不十分规范,会导致刻本有一定的偏差。如果不去复核刻本,直接使用电子版古籍中的内容,可能会导致最后的结论错误。综合来看,研究者在利用数字化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考量。
1
李军
加强古籍资源的转化与利用,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加强古籍资源的转化与利用,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目前,不少国家以及地方图书馆陆续实现古籍的在线浏览,不断降低使用门槛,让研究人员和大众能够随时查阅珍贵的古籍资源。
有些数据库里还上线了名人手稿、日记等资源,不仅给学术研究提供了资料,还让想了解传统文化的大众能够更加便捷地查阅。例如,南京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当中,吸纳了苏州博物馆部分的馆藏稿抄本的日记手稿,并进行收集和整理。这对了解研究清代名人,特别是苏州地区相关名人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参考。
嘉宾简介
李军
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
学术科研部副主任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