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乡村振兴,你向往的未来在常熟!

2022年11月30日 11:39:13 来源: 常熟市农业农村局

  从梦想有一亩三分田,到盼望着有一份好收成不挨饿,再到如今全村都富起来盖起了洋楼,村里的年近古稀的钱奶奶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她总说:“泥土味就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常熟农村的土地就是我们农民向往未来。”

  虞城枕山麓,七水流如弦。假期节日里常熟各村庄热闹非凡,在海虞铜官山村充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独特魅力,在古里坞坵村有“党建+数字”的新治理模式,在董浜智林村“千村美居”的田园风光旖旎动人……在率先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常熟“三农”工作成效明显,乡村振兴的雏形已在常熟悄然形成。

  找一份农业的自信,一粒稻米定乾坤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一粒米牵涉大国发展命脉,一粒米蕴含农民辛勤汗水。近年来,常熟紧绷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21年常熟粮食播种面积51.44万亩,总产量23.47万吨,双双保持全苏州首位。

  种业振兴,打造常熟农业“芯”亮点。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先后育成太湖粳、常农粳等38个水稻新品种,累计增产粮食20.6亿公斤,建成集仓储、烘干、加工和检测管理服务等一体的种子仓储加工中心,同步新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560亩,迈出了水稻种业育繁推关键一步。

  科技赋能,展现“智慧三农”新业态。找准乡村振兴的数字跑道,让农业融入信息潮流,着力推动“互联网+”融入农业全链条。充分依托智慧常熟建设,以“124+N”为整体架构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地、物、入、事”多维统一管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0亿元,全市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突破110亿元。

  政策支持,注入“基础产业”新活力。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作用,不断激发种粮潜力,引导种植优势稻米品种。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响“常熟大米”的新名号,新建核心生产基地5000亩,提升品牌价值,让农业不再是弱值产业。

  寻一份农村的质朴,一幅山水美人心

  “家家门前长流水,户户庭院花飘香。”乡村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近年来,常熟市大力开展“千村美居”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更新、农村住房改造改善、河道整治、污水治理、风貌塑造、线路整理等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高质量提升。

  一图一表,绘就“幸福”底色。从消除村庄内外违章搭建和整理宅前屋后乱堆放入手,打开公共空间,推动空间流量指标在各板块之间流动,构建资源效率高、配置效益优的空间布局。计划到2025年完成拆旧复垦2万亩,原地提升盘活3万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长效管理,绘就“自然”底色。“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让农村摘掉落后的标签。“一村一策”,留住属于常熟的乡俗、乡味及乡愁。千村美居工作开展以来,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治理更加文明、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五治融合,注入“文明”底色。领治、法治、智治更多是在教老百姓怎么做,随着老百姓的自治、德治逐渐生成,乡风文明由点及面焕然一新。“五治”融合,让高效协同展现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景象。

  探一份农民想要的未来,一席改革暖人心

  鼓了钱袋子才是硬道理,转变增收方式、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这些年,虞城大地一直坚守“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富民增收的新路径。

  做好薄弱帮扶,全面小康更有底气。完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联动各级财政资金,加快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2021年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139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84,农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延伸千村美居,产业融合活力激扬。“湖泊纵横、四季常绿、鸢飞鱼跃、稻香蟹肥”,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时代潮流,“小生意”衍生“大产业”,数量与质量并重、口碑与口袋双赢,常熟以“千村美居”促乡村产业、用美丽经济打造兴旺乡村,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十亿元。

  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农民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环八射”交通圈,形成外联内畅、协同创新、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加快农村5G网络建设,基本实现乡镇核心区域的5G信号全覆盖。

  岁岁丰收常熟田,映照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熟的“三农”人正怀着一份自信、期许和责任,在琴川的土地间、在虞城的田埂上,奋力勾勒出一幅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的诗画江南。(钱俊) 

[编辑: 邱麦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917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