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江苏科技力量护航天舟五号

2022年11月13日 08:31:24 来源: 新华日报

  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本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科14所和55所、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等江苏科技力量作出贡献。

  发射成功的背后,有一群南航校友用实际行动守护载人航天工程。

  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占小红教授团队开发的飞船防热承载结构精密激光焊接与高效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我国新一代货运飞船的研发。航天学院陈金宝教授团队在预研阶段研制的末端效应器,航天学院王小涛副教授团队研发的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等已经应用到空间站多个任务中。

  1983年出生的于磊,担任天舟团队电总体主任设计师。2000年,他来到南航开始7年的求学之旅。2010年,他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主任设计师。电总体团队负责干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电力大管家”,从能源系统、信息系统、软件顶层设计再到电磁兼容性设计,“电总体”就像经络一般“默默无闻,却又无处不在”。“航天事业能让人秉承平常心,将严格和细致融入生活的细节中。以前不敢想的创新技术、创新指标,现在一个一个地攻克和实现了。”于磊说。

  天舟货运飞船综合测试主任设计师任亮是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他还参与过天宫一号的研制和发射任务,2013年进入天舟团队,负责综合测试。从最初的抽样监测到发射升空,他所在的综合测试组12名成员与航天器朝夕相处。“综合测试工作就像全面体检,是对航天器一个周期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错发一个指令、错报一个参数、错接一根电缆。任何一次失误都会对航天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任亮说。

  由于岗位原因,参与过多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任亮很少能第一时间看到发射过程。“‘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我愿做航天事业的一颗螺丝钉。”任亮说。

  火箭带着焰尾拔地而起,短短几分钟,却关系整个航天发射过程的成败。中国电科14所研发的测量雷达系统,是国内首部大口径雷达遥测一体化系统,承担火箭主动段外轨道测量任务。从点火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像一双“鹰眼”紧盯火箭飞翔的轨迹,为发射场指控中心实时提供火箭距离、方位、俯仰等精确坐标信息和径向速度数据。

  “光学跟踪会受限于天气,遥测需要依赖火箭上设备,只有测量雷达,不管火箭是否正常运行,它都能‘看’到,对于上升段的探测更安全、更可靠。”负责此次发射保障任务的14所工作人员钱丽告诉记者。

  “此次发射任务配套多款微波芯片、二极管、管壳及紫外探测器等产品,应用于载荷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中国电科55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55所研发的紫外探测器首次应用于宇航领域,该产品应用环境复杂、可靠性高。

  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组织多轮迭代设计、验证,攻克多项技术挑战,成功完成既定目标。研制期间,各科研生产一线部门与职能部门在技术与保障方面协同合作,有力保障了产品的研制、组装、调试、试验。

  据介绍,中国电科55所已先后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等,研制配套多类核心器件。

  此次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空间站补充生活工作物资,也标志着中国航天力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位于苏州的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研发了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以控制太阳能帆板的姿态,精确调整太阳帆板与太阳照射方向的相对方位角;直流电机驱动模块主要控制对接机构捕获锁的正反转和闭锁功能,在交会对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宣 杨频萍)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玥 ]
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2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