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江苏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杂草“猎人”的“宝库”

2022年11月04日 10:30:55 | 来源:新华网

  路边地头恣意生长的杂草,时常被看作无用之物,有时还被视为有害之物。但在南京农业大学里,这些“无用之物”有了自己的安身之处,被视若珍宝。

  杂草们的“家”不大。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里放满了陈列柜,房间中央的木桌子红漆斑驳,彰显了时光的印记,一旁的箱子里保存了师生制作的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可都是我们这的‘老伙计’了,有的连我都得喊一声‘前辈’。”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教授、杂草研究室主任强胜打趣道。

  1985年,强胜来到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他围绕安徽省杂草区系及群落调查研究,开始了杂草采集工作。“我读研究生的三年里,真是脱了一层皮!有一次我只身一人奔赴甘肃,为采集标本在当地待了整整40天。那时的农村地区通讯、交通都不方便,要依凑植物花期采集,只能起早贪黑,赶村里每天唯一一趟班车。等到晚上返回驻地后,为了保证标本的新鲜与完整,还要连夜压制标本。”强胜说。

  早年采集标本养成的习惯,让强胜在走路时都会不时停下来俯身观察路边的杂草,遇到不清楚的杂草就采上标本,带回实验室解剖鉴定。持续30余年的标本采集经历,让强胜多了个杂草“猎人”的称号。

  强胜介绍,进行大规模的杂草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积累第一手资料,为编写《中国杂草志》打基础。“《中国杂草志》这本书是由我的导师李扬汉教授主编,我作为副主编协助他完成的。我们当时花费了8年的时间编写这部具有开拓意义的杂草学著作。”强胜说。1998年,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200余万字的学术结晶终于得以出版问世,成为我国杂草研究的奠基之作。

  课题组研究杂草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滞。后来,强胜又带领团队出版了《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一书,为国家提供外来入侵植物名单。近期,强胜所在的研究团队正在编撰《中国植保大百科(杂草卷)》,不断更新杂草“库存”。

  “目前,我们这里收藏了各地田园杂草及植物80000余份,隶属约200个科、1000个属、5000余种,可以说是国内收藏杂草数量最多、包罗最完备的杂草标本室。”强胜介绍说。

  “这个柜子的每一个抽屉里都存有记录杂草标本档案的卡片。”强胜随机拉出了一个小抽屉,纸质卡片上清晰地标注着杂草的中文名与拉丁学名。

  “小瓶子里收集的都是植物种子。我手上的这一瓶很有来头,可以说是我们建立杂草研究室的肇始。”强胜拿起一罐标有“毒麦”的玻璃瓶介绍。1964年,农业部植保局委托李扬汉教授对江苏省毒麦发生地区进行调查,依托这一重大项目,李扬汉在学校创立了杂草检疫试验站;1979年,经农业部批准,实验室更名为现在的“杂草研究室”。

  据悉,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已获江苏省杂草防治技术工程技术中心省级研究平台认定,其研究领域已经拓展至杂草生物学、杂草生态学、外来杂草入侵生物学、生物除草剂研发、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杂草可持续防治研究等领域。

  眼前的这座“杂草宝库”,还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唐杨 报道员:孙姝颖)

【纠错】 [责任编辑: 崔雯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9095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