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南京垃圾强制分类两年 垃圾减量明显

2022年11月02日 07:54:44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南京垃圾强制分类两年“成绩单”出炉——垃圾减量明显,分类还要加油

  11月1日,南京迎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面实施两周年。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南京日均收集和处理厨余垃圾1923吨、低价值可回收物1000吨、有害垃圾424公斤,较全面分类前,分别增长了约108.6%、1786.8%、73.6%。日均收集、处理其他垃圾下降633吨,较全面分类前下降7.35%,实现了“三增一减”。

  5483个小区实现分类收集覆盖

  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南京制定配套文件100多个,形成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体系,全力夯实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齐发力。全市建成小区一类、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10356个,设置规范化桶点307个,流动收集点320个,5483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覆盖。同时,配备分类收运车辆3174辆,增加收运频次,延长城区中转站夜间开放时间至每天22点。根据应用场景和垃圾种类,南京推进“公交式”收运、“流动”定时收运、预约收运等模式,总体上实现了“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

  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龙瑞介绍,南京已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和1个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处理能力达8010吨/日。南京现有9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2350吨/日),140处厨余垃圾小型处理设施(5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2900吨/日。正在建设的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和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将于年底前陆续建成投运。

  南京还建成运行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加强对垃圾分类闭环链条的智慧监管。眼下,平台已接入10663个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1700余名收运人员、3174辆收运车辆和主要末端处理设施数据,总体上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

  对个人处罚以“柔性执法”为主

  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新习惯,离不开宣传引导、激励甚至必要的处罚。数据显示,南京已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6万余人,今年开展了742场进区街、进企业、进校园、进楼宇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和上门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者约3.5万余人次。

  今年开始,雨花台区城管执法人员会在晚间巡查各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网格化巡防中队副中队长孙逸舟说,对巡查中发现的乱扔垃圾居民,以及通过调取物业监控、查看快递袋信息等方式确定的未分类当事人,会以“柔性执法”方式,教育、引导其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免处罚,以起到教育一片、带动一批的效果。目前,该区已有近40名乱投垃圾的居民自愿参加志愿服务。

  10月31日上午,记者在雨花台区景明佳园小区看到,居民小王穿着志愿者马甲,在垃圾分类收集点做志愿服务,指导居民分类投垃圾。小王坦言,前不久,她因未将快递盒准确投放到分类箱内,被城管执法人员巡查发现,于是履行两小时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后,她了解到很多分类知识,今后会督促自己做好分类。

  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赵树新介绍,两年来,南京垃圾分类案件的办理已经逐步从“零星少量”走向“常态专业”;案件类型从简单的垃圾乱扔、垃圾落地污染环境类案件延伸至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环节;处罚对象涵盖物业小区、餐饮企业、运输单位、建设工地等各类管理责任主体。他表示,对个人的处罚主要以“柔性执法”为主,比如雨花台区推出“党建引领、社区协同的志愿服务”,浦口区以“社区义务劳动”代替处罚,六合区推出“学法+社区志愿活动”代替处罚。

  垃圾混投回潮不容忽视

  南京鼓楼区华侨路50号、54号小区是老旧小区,每天产生垃圾量大。垃圾收集点总有垃圾满溢、散落问题,影响环境,在南京小区分类评级中被评为“差类”小区。华侨路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高芳芳说,在广泛了解居民需求后,增设了两个其他垃圾投放口,缓解投放压力。街道多方合力对该小区“精准除差”,实行“街道督查、社区巡查、物业自查”共管机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检查小组微信群,及时处理。眼下,小区已顺利摘掉“差类”帽子。

  记者了解到,南京已完成垃圾分类差类小区除差530个,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616个,今年将再创建200个以上,加强示范带动。

  “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垃圾分类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管理薄弱,桶边督导虚化弱化,混投回潮反复,居民体验感和舒适度较差;一些区域分类收运力量不足,作业过程不规范;厨余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水平不高等;垃圾分类总体处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龙瑞直言。

  垃圾混投回潮问题尤其受关注。龙瑞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人员配备减少,有的小区桶边督导弱化或没有了;另一方面,小区物管单位没有切实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的责任,收集点的日常保洁、管理和对居民的引导不到位。此外,部分小区因为空间受限或邻避问题,垃圾收集设施不足,特别是老旧小区问题突出。加之居民分类习惯尚不牢固,初期形成的分类习惯主要是受强有力的宣传、桶边督导等外力影响,内生动力还不强,如果没有其他有效激励、约束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一旦外力消失,就容易出现混投回潮。

  “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是一场持久战。”龙瑞表示,今后将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争优除差”,打造示范、破解难题,规范分类收运,对混收混运行为坚持“零容忍”,继续完善设施,提升垃圾分类设施硬件水平。同时,督促指导物管单位切实履行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社区、物业、居民联动,发挥共治力量。(白雪)

 

【纠错】 [责任编辑: 邱麦 ]
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09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