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江苏启东:隔江打造“北上海”,向海图强立潮头

2022年11月02日 17:00:3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1月2日电(张本甫)清晨,一轮红日从海面冉冉升起,地处江苏陆地东南角的南通启东市,迎来了“江苏第一缕阳光”。

  启东圆陀角的第一缕阳光

  启东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与上海隔江相望。

  2011年,启东确立“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发展战略;2012年提出打造“全面融入上海的新天地”的新定位;2020年制定出台《启东深入对接浦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提出加快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的目标。

  “我们要聚焦交通互联、资源互补、产业共链、生态共保、民生共享,推动接轨上海向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建设令人向往的‘北上海’。”南通市副市长、启东市委书记李玲说。

  10月26日,吕四起步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标志着启东在沪苏一体化融合发展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交通互联,从陆海空实现全方位畅通

  沪苏要融合,交通要畅通。多年来,由于缺少大桥大港,启东与上海之间靠渡轮往返,单程就需要4个多小时。对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的启东而言,长江阻隔使启东成为交通“神经末梢”,打通与上海的交通是融合发展的首要条件。

  2008年4月,崇启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2011年12月24日,崇启大桥的通车极大缩短了启东与上海的距离,自此启东可以全天候直通浦东和上海,目前开车到浦东只需1个小时。

  崇启长江大桥通车后,拉近了启东与上海的距离

  2019年1月5日,宁启铁路二期,即南通至启东段正式开通,自此启东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但启东的铁路仍未实现过江。

  2021年,北沿江高铁可研报告正式获批。今年9月28日,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预计建成后,启东人乘坐高铁到上海只需约30分钟。而北沿江高铁的过江通道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不仅将成为联通上海、南京与南通新机场的南北向高铁过江通道,其公路也将成为江苏新出海口的集疏运重要通道,推动沪苏通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

  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仪式

  目前,启东正全力保障北沿江高铁启东段建设,加快洋吕铁路建设,深化沪崇启铁路、市域轨道交通、宁启铁路二期复线改造等研究。推进城市快速路网规划研究,争取 S11 通沪高速及北延纳入省高速路网规划,加快构建“高快一体”联沪公路网。

  “吕四起步港区去年12月22日开港,已建成的2+2码头是实现江海联运、陆海联运、河海联运的关键节点。”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荣昌介绍,目前南通着力打造的“大通州湾”,由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而成,定位为“江苏新出海口”。

  在吕四建设深水港的构想由来已久。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中,启东迅速成立吕四港起步港区建设指挥部,制订了《吕四港作业区起步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通用码头、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航道,构建“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集疏运体系。

  10月26日,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让启东有了更为优质高效的货物进出口基础设施。启东将以吕四大港为主引擎,提升向海发展水平。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完善港口支持系统,加快疏港铁路、S335绕城东延、港区综合服务区等建设,内河码头投入使用。有序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启运港资格,探索“沪吕通”物流新模式,提高开放水平。加强与上港集团、省港口集团在运营管理、货源组织、航线开辟等方面合作,协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达30万标箱。

  在推进“空”中接轨方面,启东市积极参与南通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建设,推进与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无缝对接,推动沪启“在线”同城化。

  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

  资源互补,努力与上海各自贡献长板

  启东因海而生、依海而兴,作为江苏唯一全域靠江靠海、紧靠上海的城市,始终处于沿海发展的潮头浪尖。这里拥有178公里江海岸线资源,滩涂湿地广袤,自然景观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不远处就是13米深的深水航道,可承载10万吨级货轮,这是启东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是吕四港得以开港的前提条件。”站在仙渔小镇黄海岸边,李荣昌迎着海风激情满怀地说,吕四港将主动承接上海港及自贸区溢出功能。

  吕四渔港可同时停泊1000多艘渔船

  启东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据悉,吕四渔港在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2012年开始渔港改扩建工程。新渔港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定位,总投资100亿元,2019年9月重新开港,港池内可停泊渔船1000多艘,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综合性人工渔港。

  站在渔港码头,只见一艘艘满载海鲜的渔船刚一靠岸,接运海鲜的卡车便迅速围了上来,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在吕四港镇人大副主席李国强看来,吕四渔港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吕四渔场处于赤道暖流的支流——黄海暖流、长江径流和苏中一苏北沿岸水团等三个不同水系的交汇处,水体内营养物质丰富,各种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各种鱼、虾、蟹摄食的良好场所,更是著名的大黄鱼产卵渔场,还是带鱼、鲳鱼、小黄鱼、鱿鱼等的重要渔场。

  只有坚持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才会有融合发展的动力源。上海高校众多,科研院所林立,作为近邻的启东,自然不会错过这座人才资源富矿。近年来,启东聚焦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高端创新资源,推行“研发、孵化、前窗在上海,生产、转化、后台在启东”的“科技飞地”模式,将启东打造成上海先进技术的优先承载区。

  “人才不一定要为我所有,但一定要为我所用。”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副主任沈春健说,得益于崇启长江大桥,目前上海的科技人才开车1个多小时就到启东了,方便得很。

  海工园区有多家重点制造企业

  目前,海工园区生产制造了众多“大国重器”,主要有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设计制造的“希望6号”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建造的“天鲲号”(6600kw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负责主船体和生活区的设计浮式生产储卸油船N999 FPSO,为迄今国内最大油气处理平台,号称“海上巨无霸”工程;作为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中集太平洋公司已经深入布局氨和甲醇等各类替代燃料的运输、加注领域。

  沈春健认为,园区能取得如此成绩,源于各大企业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今年以来,蓝岛海工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704所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积极对接,解决了企业当下产品建造、改进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以稳步提高。

   产业共链,让大港口大项目珠联璧合

  120多年前,当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启“实业救国”的道路时,“实业兴邦”的理念便深深植根于启东人的脑海里。为了紧跟上海步伐,谋划产业共链,启东在2015年就提出“2468”目标,即启东20%的工业产品配套上海,4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60%的游客来自上海,80%的投资源自上海。

  2021年,启东实现25%以上工业产品配套上海,52%的农副产品供应上海,63.5%的游客来自上海,80.6%的市外投资来自上海。自2011年以来,启东累计承接来自上海的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563个,占启东市落户产业项目的比重达65%。

  启东高新区·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

  今年9月,李玲在江苏省委《群众》杂志撰文指出,启东要放大港口辐射带动效应,更深层次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更大力度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强化优质项目支撑,让经济发展稳有“压舱石”、进有“动力源”。

  李玲说,要抢抓上海苏南优质企业战略转移、布局调整机遇,推动招商更准、项目更优,让“以质取胜”成为招商引资新常态。深入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临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提速发展、量质齐升。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引进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创新种子”落户启东。扎实开展“千人千企”挂钩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加快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企业集群。

  目前,启东全力推进跨江合作园区共建,加快启东·吴江高端制造合作园区落地。承接上海优质资源“北溢”,紧密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推动与上海资源共享、产业共链。

  启东提出,全力做大临港产业,加快重型装备、现代物流、能源储运、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在港口布局,聚力招引区域性总部企业,推动港口“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吕四东部新城,完善功能配套,推动单一港口发展向港产城深度融合转变,实现以业强港、以港兴城。

  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正在推进益海嘉里、卫华港机等百亿级项目建设。宝安电缆、中储粮、钒液储能、华兴高端装备、欧圣空压机基地、海力风电等项目进展顺利。

  施宇杰曾任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多年,她对园区情况相当熟悉:截至今年9月底,启东高新区新开工来自上海超亿元项目11个,共有3个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落户。高新区目前正全力推动现有沪启共建园区(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浦东祝桥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提档升级。

  1995年,中外合资企业西西艾尔日化公司在上海成立,2015年,西西艾尔将生产基地搬到了启东高新区,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则作为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来启东设厂后,厂区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13.3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去年我们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上缴4150万元的税收。”西西艾尔启东日化公司副总经理朱爱军介绍说。

  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是高新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用上海的研发力量,定位工业4.0时代需求,致力于让智慧工厂走在行业前列,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西西艾尔启东日化公司

  生态共保,用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启东

  启东与上海一江之隔,水土相连,在生态环境方面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近年来,启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放大当地江海资源优势,建设多姿多彩多元的美丽启东,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含绿量”。

  厚植生态本底,守护“自然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坚持在更高起点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不断巩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PM2.5浓度排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

  建设最美岸线,塑造“缤纷美”。高标准推进岸堤道路贯通、生态岸线修复、沿线景观升级,串联沿线城乡空间、文化载体和旅游资源,高质量打造全线贯通的178公里最美江海岸线。“缤纷百里”主要位于启东市域内,起讫点为圆陀角景区-吕四渔港,长约65公里。结合启东沿海沿江地区整体风貌焕新和功能塑造,提出打造一条彰显垦牧精神的历史文化线路、一条展现江海风情的蓝绿景观线路和吕四港湾、长江入海口、锦绣江岸、垦牧文化、大国重器等5个特色风貌区。

  江海文化景观大道·郁金香花海

  做靓文旅品牌,推动“全域美”。依托“一江碧波潋滟、百里海岸迷人、千河清水畅流、万亩滩涂如画”的资源禀赋,做好“生态+旅游”文章,推动“日出江海、美丽启东”品牌深入人心。按照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要求,着力将滨江生态绿廊、黄金海滩、碧海银沙、龙湾水镇、五国温泉城等节点由点及面、串珠成链,让启东成为彰显江风海韵的“诗和远方”。

  圆陀角处于长江与大海的黄金汇合处。金秋十月,站在“大江之委海之端”观景平台处,可看到长江、黄海、东海在此交汇,三水相聚,咸淡分潮,尽显清浊分明、蓝白相映的神奇。

  作为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旅发局局长,王宁对圆陀角的掌故轶闻、发展历程、未来规划烂熟于心,介绍起来滔滔不绝。王宁说,度假区2021年获评省美丽海湾,当前正围绕“打造缤纷百里示范段、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招引文旅头部企业,打造独具江海风韵的旅游胜地,目前已形成了一条长18公里的黄金旅游线路,全年吸引了160多万名游客,根据大数据,游客中80%以上是上海人。

  启东圆陀角·骑行爱好者

  最近,在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上班的梁小姐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梁小姐所在的江海澜湾正在打造长三角高端商务、休闲、文旅等业态集聚的魅力“蓝湾”,形成与圆陀角业态互补、南北呼应、交相辉映的全域旅游重点板块。处处有美景,人在画中游,难怪大家看了她的朋友圈纷纷表示羡慕。梁小姐说,度假区内唐韵龙湾文旅项目是长泰生态海滨城的核心项目,为2019年省重点文旅项目,占地51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投资约50亿元。按照“一镇三片区”布局,涵盖文创演艺、温泉住宿、体验式购物等业态,演绎“新唐风”风情,将成为长三角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

  启东江海澜湾的龙湾水镇

  民生共享,宜业更宜居提升幸福感

  沪苏一体化融合发展,不仅要对照上海城市建设标准,强化功能协同,提升建设品质,打造更具海派气质的城市,更要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体制机制对接,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

  启隆镇是启东在上海崇明岛上的一块“飞地”。作为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唯一分会场,正在围绕“策应崇明生态岛、环沪旅游新地标”的定位,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江心绿洲。

  秋高气爽,海复镇搬场村沙地圩田农业系统垦牧文化馆热闹起来,游人络绎不绝。2021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工作,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成为南通唯一上榜项目。

  启东吕四港镇如意村内道路

  吕四港镇如意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走在前列。如意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尤其以电动工具制造业为特色,全村共有电动工具企业100余家,年产值超30亿元。“90后”的朱杰2017年回如意村创业,转眼已经有5年了,他现在的身份是海产品销售电商,每年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到400万元。如今,像朱杰一样回乡创业工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启东还加快实现医疗卫生与上海“技术同城、服务同质、资源同享”模式,做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东分院,推进中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紧密合作,加强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协作交流,推进上海都市游与启东江海风情游双向互动,积极引进上海高层次文化、体育活动。

  努力让“上海北”成为“北上海”,一幅更高质量的跨江融合发展新图景正在启东徐徐铺开。(配图均由启东市委宣传部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 孙馥涵 ]
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8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