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昆山:“揭榜破题”精准攻坚 一线帮带“墩苗补钙”

2022年11月01日 16:31:03 来源: 新华网

  “感觉自己回到了年轻干招商的时候,那股冲劲和韧劲又回来了!”近些年,昆山市政协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宇斌虽退出了领导岗位,但热情不减退,干劲不“掉线”,带着年轻干部在项目攻坚一线跑出接力“加速度”。

  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经验优势,助力市级重大项目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早在2018年,昆山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的办法(试行)》,创新实施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助力工程”,并与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一线攻坚项目有机对接。5年来,和徐宇斌一样,177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积极报名参与112个市级重大项目,帮带66名年轻干部,点燃共谋发展激情,汇聚接续发展力量。

  组织搭建大舞台,动员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揭榜破题”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段时期内,总有一部分干部因换届、任期、机构改革等原因,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几年就退出了领导岗位。针对这类特殊干部,昆山与干部“约法三章”:“退出领导岗位不等于退出工作岗位,必须接受任务、履行职责”“退岗后仍按在编在职干部管理,执行相同规章制度,不得离岗离职”“以人为本、关怀激励,搭建干事平台、帮助发挥作用”,并创新推出“党委政府出题、干部报名揭榜”机制,鼓励退出领导岗位干部自主申报,挂钩服务市级重大项目,参与协调推进、调研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5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各类重点工程、重大任务,昆山市委组织部每年专题部署,接连发布市级“助力工程”项目112个。

  2016年底换届时,莫全明退出了市文联主席岗位。“刚退下来时,多少有一点‘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慨。”莫全明说,市里推出“助力工程”,让我多年的文联文艺工作经验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从2018年起,莫全明连续多年报名挂钩文明城市创建项目。多年的工作实践,让莫全明对文艺、文化、文明的关系有着更深的理解,也让市文明办有了额外的智力支持。

  让莫全明和全市干部群众欣慰的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2020年年底,昆山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架起“青蓝连心桥”,传承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经验本领

  10月19日,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典型案例评审发布会在周庄镇祁浜村乡村振兴讲习所举办。台上,“助力工程”挂钩结对的村书记对各自负责的案例进行讲解;台下,“青蓝结对”导师、原市农委副主任姜雪明听得格外认真。

  退岗后,姜雪明发挥自己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带着三位年轻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了让年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农业农村工作,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姜雪明非常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进行经验传授和理论指导。

  “年轻干部有文化、有朝气、有冲劲,但往往缺少经验、缺乏方法。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长期处于领导岗位,拥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蔡秋荣说,两者结合,既能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加快年轻干部历练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实战经验足等要求,市委组织部通过系统摸排、单位推荐、自主报名等方式,层层优选严把人员入口,注重提升“蓝”的成色,3年来,先后遴选14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担任年轻干部“梦想导师”;坚持描亮“青”的底色,结合攻坚需要、专业特长、工作表现等需求,组织66名年轻干部与退岗干部结对挂钩。

  创新培养新路径,补齐年轻干部经验不足短板

  年轻干部袁磊去年从市委市政府接待处来到市污防攻坚办挂职锻炼。一年来,袁磊通过勤学苦练、勇于实践,实现了由“门外汉”到“多面手”的蜕变。

  提起成长经历,他直言“青蓝结对一线攻坚”是自己快速成长的助推器。这过程中,原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兴荣倾囊相授。袁磊很感慨:“老师的认真、钻研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对大家也是严格要求、悉心教导,让我们不仅深刻领悟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学到很多方法实操。在今年第二轮中央、省两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推进工作中,老师还帮助我们一起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圆满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据了解,“青蓝结对一线攻坚”运用“1+3”青蓝搭配形式成立攻坚专班,由1名导师带领3名年轻干部,围绕昆山市中心工作,搭建干部实践锻炼的广阔平台,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火热氛围,引导干部到经济发展“主战场”、社会治理“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自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组建专班22个,协助牵头单位服务重点企业534家、市级重大项目228个、完成投资额389.6亿元。

  点燃干事新动力,让年轻干部青出于蓝胜于蓝

  如何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倾囊相授“真功夫”,如何让年轻干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答案是严管加厚爱,强化责任与担当。昆山市委组织部注重责任落实,明确参加“助力工程”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和“结对攻坚”的年轻干部,都要完成日常调研、师徒月谈、工作季报、挂图作战“四张清单”,并通过落实定期走访、按期考核等形式,加强派出单位与使用单位联系沟通,掌握退岗干部、年轻干部现实表现,夯实双重管理责任。

  同时,昆山市委组织部也加强对干部日常关心关爱,常态化落实谈心谈话等制度,及时把握退岗干部思想脉搏、年轻干部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强化奖励激励,把现实表现与选拔使用、职级晋升有机结合,对于助力有效果、攻坚有成果的干部,优先考虑晋升职级,跟踪培养、大胆使用。2019年以来,先后有36名参与市级“助力工程”项目的退岗干部被优先晋升职级,先后有20名参加一线攻坚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其中4人被提拔为市管科级干部。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2018年“助力工程”首次启动时,时任市委副书记张月林是组织者、号召人。今年1月,张月林也因换届原因,退出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在2022年“助力工程”项目申报中,张月林和江雪龙、汤土云等退出四套班子领导岗位干部共同加入到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项目的“助力”队伍中。

  “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更好调动干部、农民和全社会的力量,这是一项做起来不容易却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在项目启动会议上张月林动情地说:“参加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工程’的同志,都饱含着对农民的深情、对农村的深情、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情,我们有信心通过挂钩结对,共同助力共同推进,实现再提升再跨越。”

  市级“助力工程”“结对攻坚”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样,各基层单位也通过加强退出中层岗位干部管理,助力各项工作率先领先。

  张浦镇将“青蓝结对”的课堂设在工作现场、试点前沿,在推进项目攻坚的过程中,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陆家镇充分发挥退出中层岗位干部实践经验,将锻炼课堂开设到信访维稳一线,带领年轻干部助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推进;巴城镇开展招商护商政府专员“215”行动,集结退岗干部挂钩全镇重点企业,全力以赴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锦溪镇组织退岗干部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拆违控违的监督员,开展“干净锦溪·义务劳动日”活动,带头创建“美丽庭院”,动员广大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新征程的奋斗中,昆山市退岗干部将与年轻干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陈璐璐 报道员:万美琪 马萍)

[编辑: 王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909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