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常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2022年09月30日 13:10:02 来源: 常州日报

  粮食单产水平稳居全省前列,水稻育种水平享誉业界;全市美丽乡村示范项目“五区二十五点”核心区建设已经完成,累计建成1410个美丽宜居乡村,创成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圆满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一组组数据、一张张照片,就像一份份“成绩单”,记录着常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奋发历程和磅礴力量。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措施,着力守底线、补短板、扬优势,坚定不移实施“532”发展战略,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三农”力量。

  在创新上做文章 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

  目前,全市已初步构建起“以农业企业为创新主体、科技项目为抓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没有大学大院大所的情况下,基本形成了水稻、生猪、家禽、河蟹、青虾等区域育种集群,形成了独特的常州种业现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70%,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常州市持续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迈进,溧阳、武进2个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启动农村宅基地和现代化宜居农房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初步建设方案已经完成。持续优化宅基地审批管理流程,全市已确定11个镇(街道)先行探索开展联审联办工作。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政经分开”改革试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实现村组全覆盖,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实现镇级全覆盖。建立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规模均为1亿元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基金、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撬动16亿元金融资本流向“三农”。

  同时,常州市坚持面向市场、外向发展、品牌塑造,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开放型农业企业“名录制”,持续打响年货大街农产品展销活动品牌,推出农产品品牌节系列活动,着力推进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五大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字头”中国驰名商标。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聚力实施一批稳产保供、绿色发展、要害工程、产业融合和乡村建设项目。今年,全市排定入库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8个。项目总投资2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8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47.8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达98.7%。

  自2018年常州市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以来,从突破到深化,从推进到提升,从增效到攻坚,常州市迅速崛起了一批百亿级农业主体和新兴产业。

  夏溪花木市场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持续领跑全国同类市场,自主发布的“苗木价格指数”成为华东地区苗木价格的风向标。

  凌家塘市场是全国领先、华东第一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400亿元,带动种养殖基地面积200多万亩,辐射长三角地区50多个县市。

  初步打造形成资本市场的“常州农业板块”,立华股份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江苏本土畜禽养殖企业上市第一股,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41家农业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

  作为江苏唯一没有农业大学大院大所(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的地级市,常州以水稻育种为代表,全市形成水稻、畜牧、水产、苗木等区域育种集群,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农业自主育种全产业覆盖地区,形成独特的种业发展“常州现象”。

  常州农机装备制造历史悠久,目前我市农机重点企业年产值已超过200亿元,拥有农机及零配件企业300余家,形成柴油机、拖拉机、粮食饲料加工设备、种植机械、收割机械和排灌机械等完整的农机产业链。

  全市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要素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从“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向“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扩展,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

  横林地板产业则在重大项目的推动下,产业集群内聚集企业超470家,产值突破150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中东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共享上做文章 端牢城乡居民饭碗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019年底,全市按照市定标准已累计脱贫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达到1.93万户、3.41万人,脱贫率达100%,提前一年全部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接力开展茅山老区乡村振兴帮促三年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着力构建茅山老区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茅山老区结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25万元。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实现了倍增。通过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通过实施“双百提升”工程,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212家、家庭农场2305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1家,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深入推进强村富民工程,探索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多路径发展的新业态,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20.2亿元、经营性收入3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增速连续12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7:1,是全国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最小的地区之一。

  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底色,筑牢“舌尖上的安全”。常州在全省率先培育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创成2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效,大力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国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常州召开,全市连续多年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

  在环境上做文章 让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如今,走在乡村的广阔大地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花草掩映,农家院落整洁干净,到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这是我市持续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的丰硕成果。

  今年,常州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版,出台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认定机制和奖补办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试点制转为申报制。目前,全市美丽乡村示范项目“五区二十五点”核心区建设已经完成,累计建成1410个美丽宜居乡村,创成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创成1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和9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整治美化了环境,整治改变了生活。近年来,我市持续聚焦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处置、黑臭水体整治、村容村貌等重点任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扩面,我市乡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脏乱差小村落如今变成了“小公园”。今年,全市46个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目前已完工19个。年度152座农村公厕建设任务,已建设完成118座,剩余34座正在建设,对已完成新改扩建的909座农村公厕加强长效管理。年度计划疏浚农村河道200万方,目前已完成约178万方,完成率89%。整治问题小微水体466个,14410个小微水体纳入长效管护体系,达到100%。

[编辑: 王孝茹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4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