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绿水青山促发展 城乡建设满目新

2022年09月29日 10:53:49 来源: 常州日报

  城区高楼鳞次栉比、城乡道路宽广通畅,一片片绿地青翠葱郁、一亩亩良田静待丰收……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行军,做好城乡建设是硬核支撑。常州经开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的全过程,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打造了一座规划先进、治理高效、动能充沛的经济开发区。

  交通先行 路网提升强支点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行驶在常州经开区,主干道上车水马龙,道路平坦宽敞,视野开阔;龙吟大桥、宋剑湖大桥等桥梁飞架,四通八达,蔚为壮观。一路繁花一路景,鲜花绿植述说着经开浪漫,呈现出“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区域风貌……

  市委、市政府推动实施“532”发展战略,其中以打造长三角交通中轴为先行,畅通现代化常州“主动脉”。自成立以来,常州经开区累计实施126个城建重点项目,投入约411亿元。多年建设,一张“纵贯南北、横连东西、常锡一体”的交通路网逐渐形成,“4铁3高2航道”和“7纵7横干路网”的综合交通立体网初具雏形。

  风轻日暖,乡野披绿。东方大道、大明路等主干道旁,月季、蔷薇等鲜花簇拥绽放;横林镇阳湖路旁,蔷薇“瀑布”格外吸睛;走出丁堰地铁站,映山红、紫叶鹃等各种颜色的杜鹃花明艳夺目……

  3年前,常州经开区开始打造精品道路、养护示范段,以点带面促进全区绿化环境品质整体提升。提升改造了东城路、华丰路、延陵东路等沿线绿化景观,累计改造面积102.83万平方米。按道路优先、由点及面原则,结合市绿化专项整治工作,仅去年一年,全区就针对植物退化、老化、枯死等问题补植约6.56万平方米,完成花灌木修剪88.6万平方米、行道树修剪约1万棵、冷季型草籽播撒约40.7万平方米。对主要道路、公园绿化及设施等全面排查整改,更换草花约4万平方米。

  扮靓道路“颜值”,也要兼顾安全。7年里,全区28条县、乡、村道,总计22.2公里隐患里程得到了提升改造;212座桥梁完善了桥梁限载标志,增设了桥梁信息公示牌,“七横七纵”路网织就崭新生活,常州经开区正沿路“奔”向高质量。

  新城建设 多方协作提底气

  2019年10月,常州经开区东方新城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东方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2022年初夏,总投资达227亿元的35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常青·里巷文化街区、东方智慧科技产业园……各个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常州经开区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保障东方新城项目开工、招商、投融资,东方新城建设雏形初显。

  常州经开区成立以来,横林、遥观、横山桥三镇实力雄厚,产业兴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相对而言,位于中心城区的潞城、丁堰、戚墅堰街道的功能配套稍显薄弱。“经开区中心城区产业虽逐步崛起,但城滞后于产的矛盾依旧存在,人口磁吸效应不明显。只有建设优质的基础教育设施、商业配套和文化休闲设施,才能让大家住下来、不想走,才算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旭江说。

  东方新城建设的终极目的,正是以城促产、以产兴城,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

  成立7周年,潞横路、漕上路、常青路、五一路、东方二路等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港威花园、华润万象府等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白金汉爵大酒店、爱琴海购物公园、七区上东、大明幼儿园等城市配套投入运营,总体来说,常州经开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有了一定的提升。“建设东方新城,可以进一步统筹优化全域发展格局,形成集聚优势。”常州经开区东方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董庆说。

  翻开常州经开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东方新城建设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3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1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和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全面建成产城互动、功能齐全、集约高效的东部区域中心。”

  新城建设按下快进键的背后,是常州经开区举全区之力提供的一流服务保障。

  东方新城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人专班,做好新城建设的统筹、策划、推进、协调、监督。

  “领导小组既是‘司令部’,也是‘参谋部’,还是‘作战部’。”董庆解释,东方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做好指挥调度;所有政府部门均是小组联席部门,担当参谋智囊;小组本身也承担部分项目建设任务,在一线挂图作战。

  一路走来,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部门开展手续并联审批,开通绿色通道;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科技金融局等部门深入基层服务,为项目建设破解难题,营造一流环境;35个重点项目中包含22个政府投资项目、5个国有公司投资项目和8个社会投资项目,多层次的投融资模式让新城建设更有底气。

  全市“532”发展战略指出,加强常州经开区东部副中心建设,加快打造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东部桥头堡。东方新城正是东部副中心的核心区、东部桥头堡的压舱石,新城崛起,未来可期。

  城乡融合 幸福美好新画卷

  横林镇双蓉村内,湖畔垂柳,青砖红墙,步步是景。镇上,新改建的阳湖广场乐声悠扬,舞姿蹁跹,晚饭后的村民们正享受着忙碌一天后最轻松的时光。去年开始,横林镇对阳湖广场进行了改建,并配套了“横林十景”、灯光球场等景点和设施,新增活动场地约7500平方米,供村民休闲娱乐。

  因地制宜建设整体形象美、功能配套全、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的现代新型城镇,是常州经开区的又一重磅举措。把横林镇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绿色家居名镇;把遥观镇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工业智造名镇;把横山桥镇建设成为禀赋独特、魅力独具的常州东部山水客厅……东部三镇正朝着崭新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今年夏天,“十万八千芙蓉圩”,盛夏的江南水乡芙蓉吸引了大批自媒体博主和摄影师前来“打卡”,收获了“常州最美新农居”的美誉。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未来五年,经开区把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推进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要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全力攻坚农村住房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

  放眼一个个东部美丽乡村,看到的是一幅幅水美景美、展现“新鱼米之乡”时代风貌的秀美画卷。到2025年,万户以上农民住房将得到改善提升,万亩高标准农田将建成投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和动力机制将基本形成,一幅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美丽乡村图景将在常州东部生动呈现。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稳生产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事”。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围绕夯实稳粮保供基本盘,以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重要抓手,全面启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2年6月底,一期项目已完成6700余亩,不误农时基本完成水稻种植,二期项目已全面启动。

  今年8月,横林镇已完成一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100余亩,涉及狄坂村、庆丰村等5个自然村。项目建设期间,横林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试点推进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横林镇狄坂村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形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的农业生产体系,将500多亩“粮田”打造成高标准“良田”。

  去年,常州经开区制定出台《常州经开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集约、绿色、高效的产业定位,全面梳理三年3大类28项重点工作(项目),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在建好投用的基础上,一系列现代化农业科技蓄势待发,将在高标准粮田全面建成后“大显身手”。横山桥镇新安村高标准粮田面积约1000亩,目前已完成耕地平整、沟渠建设和水稻播种。“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农业的未来。我们计划明年将这里建设成现代数字农业千亩样板区。”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农业将集水环境监测在线化、灌排自动化、生产科技化等于一体,带动周边农田的生产技术发展,推动现代信息与控制技术在水稻农业上的应用和普及。

  良田种出好“丰”景。从零散小地变为平整阔地,高标准粮田成为了农民中抢手的“香饽饽”。“建设高标准粮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仅能方便农民种植,还能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常州经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农业服务科科长刘国华介绍,到2023年底,全区将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量不少于1.2万亩,保障稻谷、小麦等主粮种植。

  高标准农田建设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常州经开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创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等特色品牌,奋力走出具有经开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编辑: 王孝茹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90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