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1956年出版的“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主人公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原型 著名作家魏巍是第一作者

2022年09月27日 16:09:11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近期,在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雨花英烈邓中夏在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和贡献”课题研究环节,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经过考证确认:1956年出版成书的“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是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主人公原型的作品,第一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

  《中国青年》1957年第3期刊登的文学评论文章《红旗初飘的时候:读魏巍、钱小惠的“红色的风暴”》中,明确指出《红色的风暴》一书的主人公“钟夏”就是“依据邓中夏同志的真实事迹来加以塑造的”。而该书的第二作者钱小惠的回忆文章《我和魏巍创作<红色的风暴>的经过》之中则明确记载小说初稿之中曾经使用的主人公名字就是历史上人物真实的名字“中夏”。这均展示了这部文学著作主人公的原型是雨花英烈邓中夏。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作为李大钊的学生和助手,早在1920年就在北京参加了党的早期组织。踏上革命道路后,邓中夏在北京郊区的长辛店开办著名的劳动补习学校,向铁路工人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唤起工人群众投身革命事业的热情。《红色的风暴》内容就取材于这段党史,长辛店即为书中故事的发生地。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内容提要”指出这部小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二七’大罢工为时代背景”,而小说开篇的“人物表”中介绍的主人公钟夏身份是“青年革命家,北方初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27岁。”雨花英烈邓中夏1894年生,27岁时恰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

  小说发表时,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原型而塑造的小说主人公名从“中夏”改为“钟夏”,其实也是邓中夏名字“中夏”的谐音。

  著名作家魏巍是第一作者

  该书的第二作者钱小惠晚年撰写的回忆文章《我和魏巍创作<红色的风暴>的经过》,发表于《工会博览》杂志2012年第1期。这篇回忆文章像一把钥匙,让今天的人们能够通过其记述的背景了解有关《红色的风暴》的创作细节。

  1953年起,因《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享誉全国的魏巍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这年10月至1954年4月,魏巍来到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挂职锻炼和体验生活,结识了此前在该厂体验生活的文艺工作者钱小惠。

  钱小惠是著名江苏籍作家阿英(钱杏邨)之子,此前也从事过多年的专业文艺创作。二人在长辛店结识后,被历史上这里的工人群众投身革命事业的史实而感动,商讨携手创作这个题材的长篇作品。

  《红色的风暴》于1956年问世,先在《解放军文艺》1956年第1至3期上连载,随后在1956年7月被工人出版社出版。作品发表和出版时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署名分别为魏巍、钱小惠。

  六十六年前出版的《红色的风暴》一书以文学的笔触在多线结构之中着重塑造了核心人物钟夏。该小说用明快的叙事节奏,生动地描写了这位青年革命者从大学生成长为工人运动领导者的转变,是以艺术手法展现邓中夏在建党时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文艺载体。1959年7月,该书改编的同名连环画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予以出版,让这段史实的艺术化内容走向了更多的青少年读者。

  据介绍,胡卓然在研究“雨花英烈邓中夏在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和贡献”的课题时,收集到《红色的风暴》原书以及在《解放军文艺》连载的版本,并收集到连环画版本的《红色的风暴》。他在课题之中收集的这些资料现已用于雨花台的红色文化研究之中,并提供给多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阅读。

  大学生志愿者将内容搬上舞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稿在发表和出版阶段都被标明为“电影小说”,这是因为其表现手法兼有一定的剧本性质,但该书又具有完整的小说结构。因此,这是一本兼具小说和剧本特征的文艺作品。

  由于这部文学作品具有剧本特征,近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协助整理著名作家笔下雨花英烈题材文学作品的志愿者,已完成《红色的风暴》全部文字整理,以供更多高校志愿者们将其搬上舞台。

  在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南航金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启动排演和录制《红色的风暴》部分片段。青年学子们以“青春之声”,复现了书中以邓中夏为原型的“钟夏”和工人群众的多段振聋发聩的话语。

  “只要我们大伙齐心团结起来,五个人是只虎,十个人就是条龙,要有一百个人,那就是一座搬不倒、推不动的泰山。”《红色的风暴》书中“钟夏”呼吁工人团结起来斗争的一段话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段话是根据邓中夏等革命者1921年初在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给工人授课时的原话改编而来。

  小说中工人“大老葛”向坚持隐蔽斗争的青年革命者“钟夏”询问哪里有党组织时,“钟夏”意味深长地回答“哪儿有水,哪儿就有鱼,哪儿有土,哪儿就有花”。这段对话同样给参与排演的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这段深情的回答中,同学们感受到了革命者和人民群众在斗争里形成的鱼水深情。

  晓庄学院是最早开展演绎活动的学校。该校正在排练扮演“钟夏”的大学生志愿者吴浩然表示,以自己的努力演绎《红色的风暴》,也是“沉浸式”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南京审计大学志愿者王海排则表示,自己和同学们利用排演《红色的风暴》的机会,认真阅读长篇纪实文学《雨花台》等书籍、重温英雄事迹,这将会让更多同学了解雨花英烈事迹,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大学生志愿者全文整理和活化利用《红色的风暴》的尝试,将会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彰显该小说穿越历史时空的文学价值、更好展现魏巍和钱小惠等老一辈作家所创造雨花英烈题材的艺术感染力。(王艳艳)

[编辑: 邱麦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903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