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枫杨树下聆听和平之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推出声景装置
2022-09-22 14:58 来源: 新华网

  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广场休憩区,迎面而来的是一棵高大的枫杨树。近日,这棵树有了新功能——它不仅能为观众提供遮荫休憩的场所,还“变身”为声景装置,用“歌声”给观众带来“声动人心”的观展体验。

  枫杨树下,四方座椅由北向南拔高而设,构造出纪念碑式的建筑空间感。座椅的四个方向上精心设置了四个主题——“生命之力”“希望之寄”“胜利之声”“和平之愿”,观众在每个方向上都能听到精选的音乐,包括《南京难民合唱曲》《感同身受》《胜利号角》和《生命之光》,都分别与主题一一对应。“比如‘和平之愿’方向的《生命之光》这首歌,是取自于歌剧《拉贝日记》当中的片段,选用的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合唱团演唱的版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陈部负责人曹林介绍。

  据悉,这棵树“唱歌”的奥秘,就藏在它的树冠内。设计师、声音技术专家和音乐家等多方共同参与、反复打磨,在树冠内放置了四台定向超声波音响传导装置,为观众营造“沉浸式”声景体验。

  “装置采用定向投放的方式,在限定范围内播放音乐,四个方位声音互不干扰,能够让观众静静聆听音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陈部工作人员金梦说,装置座椅采用镜面和哑光不锈钢相结合的工艺,旨在打造动静结合的意境。镜面不锈钢投映蓝天绿树景象的同时,也能够为观众指出欣赏歌曲的最佳位置。“座椅上的文字由激光打印而成,标识了每个方向的主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造型呈船型,寓意“和平之舟”,“船头”部分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观众观展后走向“船尾”部分,就能体验声景装置。曹林表示:“希望通过打造‘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体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建馆宗旨和建馆理念。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在这里学习感悟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枫杨树下的座椅已成为观众休憩和感悟厚重历史的地点。观众可以一边听歌一边回望展厅,或是眺望和平女神像、胜利之墙,观赏生命力顽强的紫金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都能在这里获得特别的体验。

  坐在“生命之力”座椅上休息的刘健芝、祁恩芝夫妇都已年过九旬,从1994年南京首次公开集会悼念遇难者开始,他们便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摄记录,至今已经整整29年。

  23岁大学毕业生徐彦泽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紫金草志愿者。他坐在“希望之寄”座椅上,认真聆听《感同身受》。“成为志愿者后,我希望尽己所能,把这段历史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徐彦泽说。

  “这样的装置能让参观者的心灵感受到抚慰,”观众宋楚慧表示,“我觉得青年更加应该去铭记这段历史,同时也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邱麦 报道员:李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