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幸福淮安”成色十足

2022年09月22日 07:17:16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大运河畔一颗充满活力、魅力和实力的璀璨明珠

  淮安: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好

  王昊 摄

  淮安,地处江苏“美丽中轴”“绿心地带”,是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节点城市,是大运河畔一颗充满活力、魅力和实力的璀璨明珠。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追逐复兴梦想、矢志跨越赶超,成功夺取脱贫攻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圆满交出一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淮安答卷”。

  非凡十年砥砺奋进,伟人故里谱写华章。淮安将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以敢为善为的能力本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落实“153”发展战略,用创新实干托举梦想,重塑“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作出更多淮安贡献!

  经济总量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复兴之路越走越宽

  8月23日,第二届淮河华商大会在淮安开幕,近200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侨领、华商代表以及淮河沿线城市领导、嘉宾齐聚淮安,共谋开放新格局、共推产业新融合。现场签约总投资876.2亿元的项目69个,涵盖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等,为淮安挺起产业强市“脊梁”提供了新支撑。

  淮安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333”主导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经济提质扩量,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年间,淮安经济总量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分别于2013年、2016年超越2000亿元、3000亿元,2021年达到4550.13亿元。2013—2021年,GDP年均增长8.4%,快于全省1.0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9个百分点,全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上升15个位次。按照平均汇率折算,2017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1年达到1.57万美元。

  十年来,淮安城市复兴之路越走越宽。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食博会、台商论坛、淮河华商大会等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2012年到2022年,公司出口值从5000余万元增长到超10亿元,增长22倍。”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翔说,共创草坪实现了淮安民营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成为淮安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不动摇,在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淮安加速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打造化学制造业、钢铁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7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1140.21亿元增至2021年的1427.83亿元,年均增长5.8%。

  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两个时间点,将永远定格在淮安人民追逐城市复兴梦想的历史记忆中。

  2019年12月15日,淮安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165亿元的内环高架一期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淮安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翌日,淮安高铁东站,随着D5668次列车徐徐驶入站台,淮安人盼了多年的高铁梦一朝得圆。作为全省四大铁路枢纽之一的淮安东站建成,让淮安真正意义上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为淮安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了功能性支撑。

  2015年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开通运营、2017年新港二期启用、2019年淮安运河大桥通车、2020年淮安涟水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近10年是淮安交通运输发展高位增长、快速成网的黄金时期。

  淮安水网纵横,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十年前,淮安港口总吞吐量仅有3000多万吨,如今达到1.1亿吨。”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007年在苏北运河率先开通集装箱运输,2017年迈入亿吨大港行列,2019年海铁联运开通,如今集装箱吞吐量稳居江苏内河港之首,淮安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冉冉升起的内河航运“新星”,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内河航运新中心。

  十年间,淮安中心城市建设初步呈现现实模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末的53.50%提升至2021年末的66.21%,居苏北第一。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107万平方米,惠及21万户居民,完成棚改项目169个,4.5万户群众出棚进楼。

  优化思路、创新方法,中心城市长高变靓、宜居宜业。淮安探索的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数字化联合图审等117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试点;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

  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

  7月1日,省重点文旅项目、江苏首家红色文化大型高科技主题公园——淮安方特东方欲晓开园迎客。作为省内第一座方特主题公园,它营造出的高科技、强互动的红色主题沉浸式体验,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开园以来每天游人如织。

  十年来,淮安依托生态禀赋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构建“一核两圈多线路”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周恩来故里景区升级为5A级,西游乐园盛大开园,白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创建,金湖县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盱眙县、清江浦区、洪泽区、淮安区、涟水县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尤其是随着大运河百里画廊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城市品牌逐步叫响。

  忘不了,2019年9月13日晚,全球华人目光聚焦淮安,央视中秋晚会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公园精彩上演,国师塔、运河桥等淮安元素走向世界。

  忘不了,2021年4月18日,又一场全国瞩目的赛事在淮安举行。“犇跑淮安,幸福平安”,1.5万名马拉松爱好者沿大运河畔激情开跑,春意盎然的淮安运河水城随着央视直播,又一次惊艳世界。

  “干就干一流,走就走前列!”淮安市市长史志军说,十年间,淮安持续打造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名片,接待游客最高年份突破36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最高年份突破47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五大新晋红色旅游目的地,正全力向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

  深入挖掘,放大文化底蕴,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更多时代光彩。十年间,以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殊荣花落淮安,成为淮安摘得的首张国际名片;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获得文华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幸福淮安”成色十足

  “现在住这里,美得很!”淮安市威海小区业主陈兆清说。这处建于2003年的小区过去年久失修,居民烦恼不已。2021年纳入改造范围,出新内外墙、道路,新增机动车位、非机动车充电棚,增加休闲活动室,补植花木,打造特色“口袋公园”。如今小区旧貌换新颜,成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十年来,淮安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大力度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4863元增加到2021年的23920元。消费从注重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2021年为29.99%,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富裕标准。2021年底基本医保覆盖率达98%,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得全国优秀等次。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660元增加到2021年的34731元,累计增长1.2倍。居民口袋越来越鼓,住户存款余额由2012年末的808.97亿元增加到2021年末的2365.95亿元,年均增长12.7%。42.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548个低收入村全部达标出列。

  8月底,淮安举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苏州)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淮安分中心授牌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厦门路院区血液病诊疗中心启用仪式。淮安二院党委书记吉雅玲说,作为淮安首个血液病院士工作站,该中心今后可就近为淮安及周边患者常规开展各种白血病、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疗和各类型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近年来,淮安争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市,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初步形成。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的2.03万张增加到2021年的3.01万张。

  “把最好的地块优先用于学校建设”,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主任方庆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42亿元,高质量建成中小学校、幼儿园25所,在建3所、即将启建1所;引进34名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师,全区100%的适龄儿童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淮安打响“学在淮安”品牌,学校总数由2012年的493所增加到2021年的983所,在校生总数由2012年的72.98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92.71万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淮安将坚决扛起光荣使命,追逐复兴梦想,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孙清阳 葛高华 张天鄂 周兴旺 陈海霞)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玥 ]
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902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