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访谈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青年学者交流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

2022年09月16日 20:51:4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9月16日电(记者杨绍功)记者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青年学者论坛暨2022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分论坛15日在江苏南京举行。

  论坛上与会青年学者以“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为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行业内相关人士40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论坛。

  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在致辞中表示,与会专家、代表直面低碳与土地领域前沿重大问题和挑战,交流学术思想,分享创新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对低碳与土地管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说,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江苏将“双碳”目标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各方面,提出从四个方面推动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一是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引导国土空间碳减排、碳增汇,二是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夯实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基础,三是推动用地方式转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能源开发利用,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李如海认为,与会代表的广泛交流,有利于推动江苏省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郭旭东表示,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需要在碳减排和碳增汇两端同时发力,要在完善理论研究和科学观测、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碳源/汇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创新。

  论坛上,六位青年学者围绕低碳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朱青研究认为,太湖流域土壤砾石含量高、降雨丰沛、气候湿润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丘陵山区土壤砾石严重影响土壤水文过程和碳氮库,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通量与时空变化规律。这项研究将为优化空间规划、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大海研究认为,由于海洋的流动性和连通性以及海洋碳汇作用的动态性和不可观测性,海洋碳汇的时空格局、增汇潜力等内在机理等需进一步研究,还需加强海洋碳汇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融合发展蓝色金融和碳金融,建立健全海洋碳汇交易体系,探索海洋碳中和核算机制,推动海洋碳汇价值实现。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揣小伟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的土地利用变化增加了碳赤字, 主要是由于高碳排放的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他的研究通过分析区域间相互作用和区域内部差异,建立了一种新的公平碳补偿模型。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解雪峰研究认为,滨海盐碱地中,表层土壤碱分可能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比盐分更重要的抑制因素。此外,土壤容重、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含盐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王振山的研究分别构建了陆、海国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和固碳增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刘洋硕的研究成果,将双碳融入到主体功能区划定方案,可以针对地区特点更好地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完)

 

【纠错】 [责任编辑: 崔雯雯 ]
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900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