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县域创新核心区的思考与建议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支撑,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县域发展全面转型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促进城镇体系完善、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江苏县域经济高度发达,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年全国43个“千亿县”中,江苏共有17个县(市)入选,占总数的39.5%,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雄居前三位,GDP均超过了3000亿元。县域经济是江苏经济得以腾飞的成功“密码”,也将在江苏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征程中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的过往经验来看,是紧紧抓住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机遇,以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通过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开发区等模式,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实现快速成长。这一模式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技术含量低、外贸依存度高、土地环保资源消耗严重等弊端。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技术突破加速迭代、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苏南模式”亟待重生,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突破口。县域发展全面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县城的新一轮发展需要由依赖资源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进行转变,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产业的提档升级。只有通过提升县域经济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改造升级县域传统产业结构,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性要求。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高度聚集在中心城市的各类研发机构出现向中小城市甚至县域扩散转移的新趋势。县城能否抓住机遇,打造创新核心区,构建起新型产学研政协同创新体系,从而更加紧密地对接中心城市科创资源,做好科技人才与科研资源的转移承接,使得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发达的专业功能县城能够更好地通过提质增效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
创新核心区是创新资源高度密集、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机制深度活跃、创新效能辐射引领的关键区域。建设县城创新核心区,是充分集聚创新人才和资源,快速精准承接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带动县域加快融入创新主体分工合作、互动联系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关键路径。
在创新核心区内,一是可以面向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支持设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等方式,谋划落地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核心区集聚,探索建立起“中心城市科研、区域城市承载、县域层面应用”的创新协作体系。二是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科技创新成果从中心城市通过市场化方式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县域下沉转移,推动前沿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构建新型科创服务体系,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在创新核心区集聚,加大早期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比重。聚合要素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创新链接模式、扩大服务半径,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蓬勃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科创会客厅、区域科创策源地,用科技创新助力县域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四是通过创新核心区建设推动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低效工业用地更高效率的再开发,大力引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占地面积小、产出效益高的高科技企业,加快构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圈,为强化区域产业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持续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引领江苏省县域新一轮自主创新的高水平发展时代。(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