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十四五”时期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不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村集体综合实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2020和2021年度均为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富民强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领导机制。不断完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抓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街镇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全区上下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富民强村帮促体制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六合区贯彻2021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重点举措项目化清单》,明确将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纳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任务,定期调度、统筹推进。制定出台《六合区关于开展富民强镇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为全区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引。三是强化考核问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开展富民强村帮促纳入区对街镇、街镇对村居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将各项重点工作目标要求及时传导到基层,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工作的责任感。
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一是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印发《关于做好“十三五”时期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持续落实“十三五”时期8708户、17950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跟踪管理,定期开展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将2020年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241户、512名低收入农户纳入重点监测对象,按季度统计收入数据,加强部门联动,做好精准帮促。2021年底,原“十三五”时期建档立卡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现行低保标准。二是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成立由12 个区级部门、9个街镇为成员的区级工作专班,规范认定程序,简化工作流程,按照“有进有出、应纳尽纳”的原则,协调实施全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累计认定农村低收入人口6993户、9197人,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基础。三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将最低生活保障提标至每月985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至500元。民政临时救助1305人,发放救助金316.18万元,慈善救助3694人次,发放救助金808.78万元。春秋两学期累计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5832人次,发放资助款632.54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3人,发放贷款80多万元,南京市中小学生励志奖学金奖励134人、41.2万元。接续实施基本医疗保险财政全额承担,降低低收入群体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医疗保障政策。救助低收入农户急重病灾1292人、发放救助金308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户,实现“动态清零”。四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通过“三个靶向”荐岗、购岗方式,累计扶持4429名低收入农户实现稳定长效脱贫。开展宁姐月嫂、低压电工、母婴护理、民宿管家等培训2000余人次,筹集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7342个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47人。全区新型农村集体强村占比达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增长10.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六郊区第一。
筑牢强村基础,促进重点帮促村全面振兴。一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3亿元,167家休闲农业点接待人次达520万以上,综合收入21亿元。新增家庭农场50个,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2.1亿元。平山森林公园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竹镇大泉村民宿、平山荣逸民宿被评为首批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基地并挂牌。二是加强帮扶资产管理。全面摸排“十三五”时期市、区两级2.87亿元帮扶资金支持项目底数,推进资产入账,并全部纳入全国防返贫信息系统,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分红持续到村。2021年,项目收益分红达1292.78万元,标房项目为2个街道创造税收超2000万元,带动本地近1000名劳动力就业。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00余场次,累计创成区级以上文明村镇78个,全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成功举办第35届全国荷花展,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四是厚植乡村组织优势。圆满完成96个涉农村(社区) “两委”换届工作,100%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乡村振兴重点村实现“第一书记”派驻全覆盖。横梁街道三友湖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部涉农村(社区)实现“村社分账”管理改革全覆盖,福利和现金分红总计达1.3亿元。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和全省改革试验区优秀案例。
实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统筹发展。一是接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出台《六合区“十四五”时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都市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巩固拓展农村厕所革命成果,进一步落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常态化、规范化管护机制。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处,省级传统村落2处,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140个,市级水美乡村3个,市级美丽庭院320户,农村人居环境质效显著提升。二是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52公里、农桥3座,新建农村公厕10座。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13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00个,完成率100%。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改善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招聘35名备案制幼儿教师,优先分配至农村幼儿园任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所,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一是加强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2021年,农林水支出预算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比例8.38%,较上年增长2.3亿元,占比增加2.1%。全区土地出让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10%以上。按不少于市级专项资金50%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2150万元,用于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大力推广“信易贷”平台,将远望富硒、艾津农业、天纬农业等多家农业企业纳入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打通农业生产经营融资困境“最后一公里”。推广“金陵小额惠农贷”,对93个涉农村(社区)整村授信,累计授信10.18万户,预授信额100亿元,授信率达74%。三是加强土地供给保障。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计划保障,确保每年5%的用地计划配给率落实到位。获省政府用地批复融合发展保障项目17个,涉及用地面积95.41亩。省内率先实现农房不动产登记率100%,实现应登尽登。规范设施用地管理,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指导服务设施农业项目,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尚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