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宁:宁聚力邻聚里 融合成为社区最暖底色

2022年06月20日 19:12:14 来源: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

  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以“村转居”为主的混合型社区,辖区里有拆迁安置房、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商铺、幼儿园、菜市场、工业园区、以及部分未拆迁的自然村等,是个不折不扣的全要素社区。社区居委会于2015年1月设立,下辖采菱公寓62栋居民楼和半个自然村,总户数3135户,户籍人口3548人,常住人口8400人,党员185名。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理新模式,从2018年的“3W”党建品牌(即温度党建、温情治理、温馨服务)向“融合”党建转型。融合党建在采菱的实践可概括为“邻、聚、里”,又称“零距离”,作为安置房为主的村转居型社区,采菱社区用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转型,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多元融合成为了采菱社区转型发展的三个核心密码。

  党建赋能,四“邻”定制温馨服务

  精心布局,搭建“四邻服务”平台。通过充分的民意调查,社区党委对30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进行科学规划,按照“一中心两基地三大站四街区”的格局精心布局,打造“四邻服务”生活街区,着力为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探索“前台”+“后台”的工作模式,前台分别负责党员接待、综合服务和居住证办理,后台主要负责条线、入户走访,每半年轮岗一次,进一步理顺了居民群众的办事流程,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水平。以“线上”+“线下”双平台打造长效化、常态化、品牌化的服务项目,“线上”平台分别以企信通、QQ群、“掌上云社区”建立8个社区微信大群、53个楼栋好邻居群、32个自组织群,7695人进群,形成了一个党建赋能统领的45万社区舆论场,链接服务老年、中老年、青年三类群体;“线下”平台依托社会组织,以项目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以困难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打造综合服务项目。依托便民服务队、环保、法律和医疗等6支志愿者队伍,以及戏迷、书画、乒乓球等12个民间社团,1000多名志愿者,搭建完整的公益服务框架。

  项目引领,激发“四邻服务”活力。社区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路径和手段,通过服务项目化运作,激发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活力。近六年,社区先后实施了14个公益创投项目,范围涉及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省市级获奖项目3个,区级获奖项目2个,受益人群近万人。文明养犬通过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居民文明养犬意识,营造社区文明养犬环境;楼道里的邻里情项目以单元门改造为切入点,依托楼道长进行楼道治理实现居民自治;采菱先锋项目为社区培育了一支集“文明养犬宣传、楼道治理协助、矛盾纠纷化解”为一体的志愿者团队。

  志愿服务,传递“四邻服务”理念。确定每月15日为“公益5号集市”服务日,通过定期组织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加强党员常态化管理。采取集中服务与分散服务、定期服务与日常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认领“微岗位”、开办“微课堂”、满足“微心愿”、实施“微关怀”等主题活动,以党员引领的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社区党员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成立邻里互助协会,鼓励热心居民按照毗邻而居就近原则与独居、高龄老人开展1+1结对,提供看望、陪伴、代购等亲情关心和生活帮助,为孤寡老人带去家门口的关心。邻里学、邻里助、邻里情、邻里乐,通过四邻服务,把居民守望相助、邻里和睦充分融合进社区服务的日常点滴。充分挖掘社区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力量,强化楼道党员志愿者的枢纽功能,动员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党员志愿者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居民织起严密的防疫安全网,封管控期间,核酸采集点126名志愿者中,党员41名,“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成为行动自觉。

  多方融合,五“聚”打造温暖党建

  管好小网格,实现区域覆盖。优化组织架构,结合现有民政部门划分的社工网格,划细划实治理单元,在街道率先推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链条上下贯通的五级组织体系,以网格化推动党建网格全覆盖,按照区域化的概念,把“融合”党建精神全面落实到社区党建工作中,从“熟人村落”到“陌生人社会”再到“熟人社会”,通过“集聚、形聚、人聚、心聚、凝聚”,把各类人群的党员融合进入社区党建主题教育活动中。

  “党员活动+”,提高教育实效。结合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困难的情况,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党员学习小组”微信群,定期推送视频、图像、文字等学习内容,同时注重互动和反馈,让党员随时随地与组织保持联系。针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较低等问题,试行“可视化”签到。通过拍摄党员在参加组织生活和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特写,作为党员参加评优评先的“可视化”依据。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的“百米服务圈”,整合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圈、服务共联圈。积极探索党内关爱激励机制,结合社区每月党员固定学习日,分批分类型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吸引党员参与。创新“政治生日”形式,把党员分享入党初心故事、以时髦的组织语言讲好正能量的党建故事,让党员更有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仪式感。

  形融到心融,凝聚发展合力。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学历、年龄、男女配比、打破原行政区域藩蓠界限等),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汇聚共同前行的强大力量。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每周定期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工作例会,研究社区融合党的建设、社区融合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不断创新社区队伍教育方式方法,提升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打造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工队伍。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非公企业的党员发展、楼宇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党员管理、以及撤掉行政建制的安置房党员的接转管理,都成为社区党委党建工作中的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精准施策,三“里”构建温情治理

  社区里,加强属地共建,促进联建联议。探索社区大党委模式,注重整合党建资源,通过开展非公企业党建联建工作,把属地单位纳入社区治理圈,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共商共议各类问题。成立常州老三集团党群服务站,组建西部片区“采菱核”党建联盟,建立非公企业党建朋友圈,组织联盟、学习联组、活动联合、公益联手的“一核四联”区域化党建新尝试。每季度与非公企业共同解决和破解一个突出问题、完善一项联系制度,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定期组织非公企业党员参加社区各类主题讲座、党员心连心座谈等活动,属地营造了共建共筑共享的良好氛围。

  楼道里,探索民主协商,强化居民自治。实施“6+X”民主协商模式,构建“参与型”社区协商治理模式,促进社区各项事务的高效解决。社区党组织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加强协商民主、推进社区治理”为主题,在原来党组织、居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公司、居民代表、专业人士、社会组织、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及利益相关方的基础上又增加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等,让群众心声和资源更多元。聚焦楼道治理,从2019年9月启动社区营造至今,社区已有11栋楼18个单元完成楼道微治理,涉及受益居民458户,楼道环境的改善促进邻里间情感沟通,增强居民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楼道内的居民从“陌邻”变成“睦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有事尽管说,邻里好赛金宝”。六年来,社区共召开40次协商民主会议,完成18处休闲点改造、70处晾衣架设置、7处电瓶车停放场地改造,调解3起商铺经营油烟扰民问题,协商过程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实现社区事务居民议、居民商、居民定,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方、制度化发展。

  家庭里,实现“到家服务”和“服务到家”。社区党委联合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党员志愿者等,不断外延扩大党群服务内容,细化服务项目,实现需求互补、服务联手,为辖区家庭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让社区党群服务进群众“家”门,实现党群服务与服务对象零距离,开创党建融合家庭服务新格局。党员干部、网格长通过“线上+线下”全面深入网格,动态掌握居民需求与服务。充分挖掘整合资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把群众需求作为“快件”,由辖区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志愿者充当“快递员”,经过“收件、派件、办理、反馈”服务流程,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释疑惑,架起党群联系桥梁。做好“关键小事”,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直面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营造全员社区治理的氛围,将“百条心”拧成“一股绳”。2015年12月,社区居民满意度只有79分,2022年5月,社区居民满意度再次提升至90.5分,服务做加法,问题做减法,居民满意度逐年提升。

  通过近六年的努力,社区先后荣获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18全国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以及市区各级各项荣誉称号。

  迈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采菱社区将以党建引领“两转服务”最后一百米,构建从“小治理”到“大融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紧扣“一老一小”做深文章、做出成效;围绕“网格红、资源红、服务红”,成立“红色物管会”,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赋能民生治理;“助人自助”,以团结发展打开“社区折叠”,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扩大公众参与,吸纳更多社会力量,“人在情景中”,社区营造促进人境兼优。融合党建“邻聚里”,零距离党建,从而让“组织、人心、治理、服务、发展”融合,五位一体,打造“联动型、凝聚型、和谐型、活力型、数字型”社区,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幸福共同体,融合让社区最暖底色“更温暖、更温情、更温馨”。(李强)

  

[编辑: 孙馥涵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875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