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智库圆桌会|南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深入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22年06月19日 09:17:17 来源: 交汇点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8日,由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和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的“南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暨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出席会议并致辞。浦玉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何深度研究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重大成果,是课题研究需要重点思考的关键所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开题报告诊断把脉、出谋划策,共同为新时代推动形成相对平衡,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贡献智慧力量。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许益军在致辞中对课题管理提出几点建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项目研究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要求高,要确保把准方向导向;统筹研究与实践研究,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学术知识深刻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协调好过程管理与成果管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注意做好节点安排,争取在重大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上好戏连台,成果不断。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作开题汇报。成长春介绍,本课题从协调性均衡视角出发阐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崭新内涵与内在机理;通过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判断2000年以来地市尺度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形态、空间格局与综合水平;系统梳理“双循环”背景下全国四大区域板块、五大国家战略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互动关系,再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典型案例分析,为全国尺度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行经验;凝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领导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体制机制的历史变迁。

  围绕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题,会议邀请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晓华,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方创琳,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传浩,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陈池,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教授纪明,南开大学互联网与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金杰,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区域治理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臧乃康作研讨交流。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乃华主持开幕式,金碚担任评审组组长主持评审。

  陈文玲指出,要把国家区域布局、区域发展战略纳入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中来,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谋划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经济若干布局的联动和相互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要求相结合。

  金碚指出,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涵盖面大、涉及面广、挑战性大。需要思考课题本身的创新空间,要将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阐释清楚,处理好系统性和深入性的关系,形成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吴晓华强调,本项目破题的重点在于“新时代”,必须要在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下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要努力进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创新,一是要陆海统筹;二是要解决南北协调发展问题;三是要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打造更为安全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四是要注重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性。

  方创琳提出,项目组应强化新时代多尺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要落实到空间上,发挥地理科学学院在空间布局研究方面的优势,把自然科学的地理学和人文科学的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现在的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地缘环境、国内环境,充分考虑不同尺度和地域的区域发展能力。

  刘志彪认为,要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移中考虑,跟中国下一阶段现代化道路研究结合起来。要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重视营商和投资环境对产业转移和外移的影响,重视各个层面营商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和构成内容的分析。

  黄贤金表示,要基于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规律性,立足已有的相关分析,借鉴相关国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在国土空间格局上的战略布局。注重大保护,把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基于生态安全的自然资源保护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之中。要关注国内和国际格局,抓住国土空间发展新的机遇。

  张蔚文表示,把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重要案例进行分析是很有创新性的课题,区域协调发展要体现“新时代”,需要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尺度”的建设,将指标体系的建设放到县一级的尺度,建议继续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

  文传浩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过程要注意历史和国际两把标尺。重点关注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地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的上游西部地区,突出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建议将成昆渝作为西部地区核心发展板块进行建设,同时注意考量区域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徐长乐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研究对象的拓展,给研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围绕各种不确定性,开展各种研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研究该课题关键是要强调多重目标的选择和平衡,主线和核心的理念是协调性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研究。

  陈池表示,广东是一个既发达又不发达的省份,以后发展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改革上发力,打破传统,强化经济圈与经济带,同时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开放中发力,尤其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优势,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纪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课题提出两点建议:首先要关注其综合性,一方面是整个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是总结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其次要重视数字经济,并将其运用到区域协调发展当中。

  王金杰针对数字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强调要将数字经济放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内,将数字经济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尤其重视城市群中数字经济的发展,把数字经济思想放置在城市群空间治理中。

  臧乃康表示,要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做深入研究,尤其是挖掘其中的核心内涵和创新性的成果。同时要注意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路径研究,例如现代化路径的研究。

  研讨会最后,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杨凤华作总结。他表示,课题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研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现代化战略导向,彰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时代特性和要求。接下来将结合与会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期待取得高质量成果。(胡笑源 潘界鑫 张晓蕊 印丹)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75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