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花果山景区,或青翠或斑斓,万物焕发着勃勃生机;山道旁潺潺溪水的叮咚声和鸟雀的呼朋引伴声相互应和,奏出一曲和谐的小夜曲;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徜徉在斑驳的树影里,或陶醉在迷人的花丛中,或漫步或嬉闹,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张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连云港人,也是一名资深驴友,每逢周末,他都会背上背包,踏足港城的各个景区。这个周末也不例外,一大早,张先生便来到花果山景区,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张先生在游客中心完成测温验码等程序后,扫码进入景区。“花果山我经常来,以前游客中心很小,也不上档次,现在看着这么宏伟大气的游客中心,身为港城人我都非常自豪。”
张先生所说的游客中心便是去年初投入使用的,与老游客中心相比,新建的游客中心是集景点售票、导游服务、游客集散、餐饮购物、监控监管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区,更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乐、购”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游客之家。“我去玩过很多景区,这里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大气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各类设施也非常先进。”正在游客中心自助购票机取票的赵女士说。
景区改头换面的不仅是游客中心,在它对面,“穿云小镇”项目正在一步步绘就美丽蓝图。未来,这里将与大圣湖融为一体,在保护大圣湖生态、保持山体原有风貌的前提下,丰富禅宗文化和夜游体验,形成山、街、湖三重体验闭环,并计划在2023年投入使用,古老的海清寺将焕发出新动能。
跟随张先生的脚步,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南天门,只见一处徽派建筑正在施工,这里便是正在加速推进的花果山景区综合提升工程的建设现场。驻足远眺,远处是苍翠碧绿的群山,近处是成片绿油油的茶园。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提升花果山景区的服务内涵,为广大来连游客提供更为完善的休闲度假服务设施。
“我们正在加快内部装修,不仅有漂亮的亭台院落,还有无边游泳池,将打造景区高端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筑工小孙是一名90后,他说,自己跟花果山很有缘分,在3年前,自己就有幸参与了景区的工程建设,“那时候上山的路互相都不连通,我参与了‘八戒路’的修建,在山上修路不容易,看着现在四通八达的路网,我很有成就感。”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一共投入约3.5亿元,大花果山景区54公里的“一环五线”车行游览路已全部建成通车,‘悟空大道’‘八戒路’‘沙僧路’‘唐僧路’等极具西游特色的网红道路、彩虹道路串联成线,花果山、渔湾、孔雀沟、东磊等景区融为一体,内部成网、外部成环、快慢兼顾、标识清晰、环境优美的大花果山景区交通大格局全面形成。”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建设局局长朱栋梁介绍说。
顺着蜿蜒的“一环五线”,从花果山玉女峰出发,20多分钟车程便来到了渔湾景区脚下,而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山脚下的渔湾综合服务区8栋单体建筑。“渔湾很美,尤其是夏天,我会经常带着孩子过来嬉戏玩水。”张先生告诉笔者,“以前的渔湾游客中心又小又破,现在看着体量如此大的游客综合服务区,真可以算渔湾景区的一次华丽蜕变,相信今后一定能吸引很多像我一样的游客。”
“新建渔湾旅游综合服务区,是打开大花果山景区战略东大门的重要一环,也是渔湾景区提升扩容的必然选择。”文旅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江颂青介绍说,“渔湾旅游综合服务区建成后,将成为大花果山景区东部门户和区域性旅游枢纽,游客可乘坐已开通的渔湾至花果山景交车,便捷往返两大景区,彻底改变原来‘上下一条路、进出一个门’的状况。我们还与常州恐龙园开展了深度合作,打造一个全新的渔湾景区,将为方圆300公里的本地及周边游客提供一个游玩休憩的后花园。”
在大花果山景区建设中,孔雀沟景区也在加速提档升级。“目前,我们已完成木栈道至糯米阁之间的游步道建设,下一步还将对糯米阁进行改扩建以进一步丰富这里观赏、接待的功能。”孔雀沟景区现场负责人说,为了早日达到4A级景区标准,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孔雀沟景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的完善。待升级完成,孔雀沟景区将以全新面貌与游客见面。
现如今从花果山到孔雀沟,除了“一换五线”车行道,一条1.8公里的网红游步道-九龙木栈道刷爆了朋友圈。九龙木栈道起点为花果山九龙桥,终点为孔雀沟,宛如一条长龙在群山峻岭间穿梭,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泉水咚咚,呈现深林幽静的姿态,俨然一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近五年,景区打了不少硬仗,解决了很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干了很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项目,景区整体形象有了显著提升。”云台山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加刚说。下一步,景区将重点围绕文旅康养、林下经济、矿山开采加工业、养老地产业和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抓紧抓实花果山综合提升工程、渔湾旅游综合服务区、花果山穿云小镇、葫芦山养老项目、大岛山片麻岩开采、大岛山智慧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实现景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建设成与《西游记》名著相匹配的旅游胜地。(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