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 要闻 舆情 图片 专题 社会 论坛 娱乐 体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访谈
文化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着力点

2022年05月28日 09:32:53 来源: 垠坤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

  新冠疫情冲击下,数据要素高度活跃,不断催生数字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韧性“补位”,成为区域经济高度活跃的高质量发展活力因子,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江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符合江苏省情、凸显江苏优势,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关键路径。

  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方向

  一是以“技术突破+标准引领”为突破口,塑造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结合江苏省重点制造业集群,选择与数字技术易于结合的细分领域重点攻关,探索建立产业数字化技术标准体系,破解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困难的“堵点”,打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百米”。

  二是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抓手,释放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势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技术,构建更加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融通协同水平。

  三是以“思维引领+政策支持”为保障,破解数字化转型瓶颈。“智改数转”成功的关键是在于发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强化惠企政策激励引导,进一步加强融资服务创新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和成本,让“智改数转”企业吃下“定心丸”,打消“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

  四是以“制度创新+审慎监管”为方向,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力。当前,数字经济正处于“新旧交织、破立并存”阶段,对政策制度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应在数字领域制度创新上大胆探索,努力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灵活就业保障、新生产生活场景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瓶颈。同时,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同步创新监管模式,及时引导和处置出现的问题,保障数字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着力点

  一是深入推进产业“智改数转”,塑造江苏核心优势。在前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提炼经验,总结规律,重抓制造业数字化,塑造江苏产业数字化核心优势。推动企业提升两化融合新型管理能力、网络协同能力、数据贯通能力、软件开发能力、智能应用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等核心能力,持续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数字新业态成长计划,培育一批数字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数字企业集群。在品牌的塑造、培养、推广等手段和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经济技术和模式创新进行支撑,并进行品牌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价值再造,注重引导消费者深度参与,着力塑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江苏数字品牌企业、产品和服务。

  二是发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打造制造强省、数字经济强省的战略抓手,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围绕江苏14个重点培育集群领域,重点打造国内领先建设重点产业行业数据中心和产业大数据共同体。依托平台整合区域企业制造资源,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共享工厂,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积极布局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于一体的“未来工厂”。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依托,推动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共享,形成信息流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

  三是推广普惠性数字化服务,提升企业“上云”积极性。引导并支持骨干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以工业互联网的部署、连接及实施为导向,共建和推广“产业大脑”开放平台,攻克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关键环节,增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快建立包括政府、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在内的联合推进机制,积极鼓励与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上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努力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服务供给能力,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释放数字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

  四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拓宽产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空间。建立数据开放、数据资源确权、产权保护、数据交易、隐私保护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进行规范,引导数据有序流通。积极建设重点产行业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搭建多级联动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库,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以更好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习贵州、浙江等地数据确权模式,探索基于区块链确权的大数据交易和结算模式,在市场定价机制、市场交易方式和市场监管上形成规范性制度和规则,加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

  五是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补齐关键要素供给短板。采取包容审慎监管,着力消除阻碍新业态发展的各种行业性、经营性壁垒,增强数字经济企业创新活力。大力推进区域数字化、行业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等促进中心建设,引导建设数字化转型开源社区,加强平台、算法、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的建设,降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转型门槛和成本。创新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组织研究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指引等,指导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完善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前瞻性培育既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又熟悉制造业发展模式及流程的跨界人才。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优惠税费减免和融资便利。适度超前建设智能感知、边缘计算、通信网络等硬件设施,探索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土地供应制度,为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提供算力支撑。(丁宏)

相关稿件

【纠错】 [责任编辑: 崔雯雯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868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