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南京的城市记忆在这场展览中苏醒

2022年05月18日 19:50:13 来源: 新华网

  和平看得见摸得着吗?这场展览给你答案。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宁在——南京·和平城市记忆设计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拉开帷幕。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和平的“呼吸”,触摸和平的“脉动”,嗅到和平之味,听到和平之声。

  南京是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本次展览呈现了这座城市中诸多熟悉却又无名的和平记忆载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种表达形式,引导观众发现日常城市风景中蕴含的和平记忆,感知和思考和平的美好与可贵。

  展览开始于一条黑暗狭窄的甬道,甬道左侧装有一根金属扶手。握住扶手,掌心有时弱时强的震动感传来。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介绍,这是让观众感受与地球的同频共振。通过这个设计,他希望用地球的视角来诠释和平,传达超越人类视角之上的展览理念。在墙上,有一簇簇光纤灯。当观众走近、触碰,光纤灯会亮起、舞动。鲁安东说,它寓意着观众可以通过身体来唤醒光明,和平需要大家的共同守护。

观众在体验扶手的震动

展览现场的光纤灯光

  在“生命之环”部分的“闻·花”装置,有12个嵌入墙中的小柜子,每打开一扇柜门,就会出现一种和平之花,观众可以闻到它的花香,听到相关的音乐。本次展览上,这样的互动设计比比皆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闻·花”装置

  展览最大的亮点是“无名之物”展区。这里设有一个高度、宽度与紫金山上的碉堡一致的装置,伴随着枪炮声,侧面的墙壁不断震动,模拟南京保卫战期间战士们在碉堡内的生存环境,向保卫城市的英雄致敬。装置内设有扶梯,爬上去即可看到顶部的一汪水面正随着震动泛起涟漪,复现了士兵钻出碉堡那一瞬间重见天日的状态。据鲁安东解释,下面是战场的声音,上面是自然的和谐水光,通过对比实现战争与和平的对话。展览尾厅还设有留言信箱,观众写下留言,将有机会参加展览的配套活动——徒步读城。

“无名之物”展区的“碉堡”

  观众于涛说,展览让他耳目一新,“看完史实展内心很凝重,胸口堵得慌,再走进这个现代气息浓厚的展览,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和平的意义。和平不易,我们要维护它、珍惜它。”

  观众在观展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蒋杰也来到了现场,他评价说:“展览融合了历史学、和平学、社会学,以及当代新型媒体技术,这种可感知、可交互、可沉浸的方式是一种能与年轻人对话,并激发、升华他们内心和平体验的方式。”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介绍:“本次展览利用了南京城市中与和平记忆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层次多维度展示了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面貌,这既是对纪念馆的力量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城市记忆的一次唤醒。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展览,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座城市的过去,共同创造它的美好未来。”(徐红霞 王正一)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866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