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我市残联为残疾人打造就业服务体系

2022年05月13日 11:31:58 来源: 常州日报

  原标题: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我市残联为残疾人打造就业服务体系,插上致富翅膀

  家住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的薛金松和许爱华,是残疾人夫妻。以前,夫妻俩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21年年初,夫妻俩在武进“励志残疾人之家”的支持下找到了工作,从事手工操作,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夫妻俩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未来充满了希望。

  今年5月15日是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始终聚焦“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一主线,逐步形成了集中安置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辅助性就业四位一体的残疾人劳动就业体系。我市现有持证残疾人8.5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3.4万人,已安置就业1.7万余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总数的51%,位列全省第二,远超全省和全国水平。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创造自我价值,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的姿态,迈步奔向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电商直播、轻残助重残……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途径多

  我市各级残联紧紧抓住“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契机,努力探索了多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项目。近3年来,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开展了21期电商直播培训,累计500人参加。业内专家们毫不保留地分享“干货”,从直播间风格塑造、电商转型、爆款网销产品打造、直播带货实操技巧等方面做了生动详细的讲解和分享。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相聚在带货直播间大胆展现,表现出色。以19岁的冯金垚为例,他是大龄孤独症患者。为鼓励他自力更生,常州残联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帮冯金垚申领营业执照。冯金垚成为江苏省首位领营业执照的自闭症青年。目前,他正在积极参加常州残联组织的电商培训课,积累更多经验后,准备将麻糕卖到更远的地方。

  轻残助重残。2021年,天宁区残联和茶山街道两家“残疾人之家”签订残疾人托养服务协议,明确家政服务、助餐、理发等12项服务内容及标准,通过“残疾人之家”延伸服务,为辖区32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其中,部分轻度残疾人既是“残疾人之家”的服务对象,也成为托养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购买服务,让轻残者代替一部分提供托养服务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一方面解决轻残者的就业问题,展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轻残者能为重残者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服务。双方更容易拉近距离,使残疾人之间加深互动交流,进而促进残健融合。天宁残联“轻残助重残”模式荣获全省残联系统2021年度创新创优项目。

  全力托举残疾人的创业梦。为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我市先后出台了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不超过2年、每年最高2万元的经营场地租金补贴;从资金上给予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补贴标准最高5000元。政策出台以来,自主创业补贴共扶持320人,补贴资金139.4万元;自主经营场地补贴221人,发放补贴417.86万元。只要残疾人按照文件要求提供相关的证件资料,常州市残联认真核实无误后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就发放补贴资金,有力激发了残疾人的创业热情,营造出良好的扶残助残创业氛围。以金坛的一位残疾人于丽为例,她因为风湿性关节炎无法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2017年,因为出众的漫画天赋,她创办了常州麦次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头两年十分艰难,她靠着比赛参加的奖金和残联的各项扶持政策,一直咬牙苦撑,最终迎来“柳暗花明”,如今公司创作的表情包有80多套,网络使用量超过了50亿次。

  “残疾人之家”成为1700多人心中的希望之家

  2021年,家住武进区湖塘镇何留社区的残疾人夫妇何亚中、王菊华,在武进“励志残疾人之家”的支持下,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近3000元。由于两人平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他们退出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队伍。退出了补贴队伍,夫妻俩很高兴:“残疾人也能自力更生,对社会做出贡献。”

  2020年10月,武进区残联免费提供3000平方米生产活动基地,配套相关扶持政策,选拔出优秀残疾人创业者、“励志手工坊”创办人周武杰全权负责企业化运作和集团化管理,建设、管理运营“励志残疾人之家”。一年多以来,“励志残疾人之家”形成了口罩、汽车零配件、电子零配件、雨衣等六大类加工产业,先后在湖塘镇、南夏墅街道、礼嘉镇建起了工作站,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帮助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励志残疾人之家”至今已帮助292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残疾人的平均月收入可达到4000元。“励志残疾人之家”的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还辐射至全省,共扶持21个残疾人之家共享订单。

  目前,常州“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覆盖率居全省前列。除了公办日间照料机构,每个“残疾人之家”都有一定规模的辅助性就业劳动生产项目,已直接帮扶1700余名残疾人稳定参与辅助性就业;打造的资源调配中心与35家爱心企业沟通项目,不断扩充适合残疾人的生产加工项目。

  公益性岗位开发,居家就业……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新渠道

  为帮扶更多困难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我市残联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与街道、社区的衔接,落实更多帮扶政策。

  “我是在去年10月份参加工作的,在这边帮助社区开展日常工作。”今年4月23日,在横山桥镇山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方莛怡正在为前来办事的居民测温、登记,一切井然有序。如果不是相熟的人,很难看出这位20多岁的姑娘是听障人士。去年夏天,方莛怡以优异的成绩从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毕业,但身体的缺陷让她在就业路上吃了不少“闭门羹”。那时我市残联与人社部门联合开发了26个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小方家附近的“山水残疾人之家”正在招聘工作人员,她面试表现出色,顺利入职。由于“山水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目前在装修,她被暂时安排到山水社区帮忙。慢慢融入社会后,方莛怡脸上笑容一天天多了起来。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专门岗位,主要包括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等。今年,常州经开区还将陆续开发15个公益性岗位,满足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

  此外,2020年9月,常州市残联联合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打造的小菜园就业项目正式实施。在全市各地的小菜园种植、收获的蔬菜,由市残联依托“残疾人之家”及残疾人组织,在社区进行集中销售和管理,并由街道提供免费经营场地,由小菜园公司垂直配送,残疾人就近就便销售,确保残疾人群体全程“有收益、有保障”和“零投资、零风险”。目前,小菜园扶农助残惠民项目已成功布点100个,100多名残疾人由此实现就业,每月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仍有一些重度残疾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到企业坐班,更适合居家就业。今年各级残联还将依托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辖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全力打造高能级、多功能的残疾人就创资源集聚平台,聚焦重点人群和企业,强化正规就业、辅助性就业双驱动。加强市、区两级资源调配中心建设。在充分掌握残疾人身体情况、就业能力等的情况下,摸清企业用工需求,整合相关数据,为残疾人精准就业“建库”,将企业需求与残疾人匹配,健全资源项目调配网络,使资源配置能力再提升、辐射带动效应再提升,以高质量就业创业加快共同富裕进程。此外,我市还将积极会同组织部、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做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的工作。总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编辑: 汤静怡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64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