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护佑健康 感谢有你

2022年05月12日 10:43:04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护佑健康 感谢有你——写在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之际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是无惧风雨、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在遇到路倒病人时,他们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见义勇为的英雄;在病房,他们是精心护理病人的“提灯女神”;在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中,他们更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名字叫“护士”。在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人,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的别样风采。

  扶危助困伸援手,“天使”在人间

  不论何时何地,伸出援助之手,救人性命于危难,是他们职业素养本质使然。“救救孩子!快来救救孩子!”徐州市云龙区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刘海棠,去年夏季的一个周末带孩子去游泳时,突然看见远处一男子从深水区抱着孩子边奔跑边呼救。“不好,孩子溺水了!”当时她心里咯噔一下。

  “我是护士,大家快让一让!”见此情况,强烈的职业本能驱使她立即冲了过去。到了孩子身边时,只见孩子呼吸微弱,嘴唇发绀,生命危在旦夕。刘海棠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摆好体位,同时立刻实施心肺复苏,做完两个循环后,刘海棠累得浑身大汗。终于孩子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颈动脉强有劲地跳着,得救了!周边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的爸爸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谢谢!”

  同样见义勇为的,还有南医大二附院护士徐燕如。去年1月5日,徐燕如正在南京图书馆自习室看书,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地喊:“打120!快打120!”她闻声从二楼往下看,只见一个老人直挺挺地躺在大厅地上,周边围了不少人。

  徐燕如毫不犹豫地冲了下去,一边拨开人群,一边大声说:“我是护士,让我来看看!”随即,她跪在老人身边,对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几分钟后,老人渐渐有了知觉,意识也开始慢慢恢复。她一边嘱咐老人继续躺着等待救护车到来,一边帮他整理衣服注意保暖,并且安慰他的老伴,不用着急,救护车一会就到。看到老人已经恢复语言能力,她等到救护人员到达,和他们描述了急救过程才离开。

  事后,徐燕如每天继续着上班、回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直到一天,护士长把她给老人胸外按压的视频发到医院工作群里,她才知道救人过程被热心市民拍了,并上传到网络上。徐燕如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在那样的紧急情况下,作为医务人员我责无旁贷。”

  隔离不隔爱,他乡遇“亲人”

  刘丽(化名)19岁起,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后来又在外地成家立业。2022年,多年未回老家的她,回南京探亲时刚好碰到疫情,被送到隔离酒店。隔离期间,她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护士刘茜宁相遇了。

  3月30日正午时分,担任隔离酒店驻点感控员的刘茜宁接到刘丽的紧急求救电话,说她倍感疲乏,呼吸困难。虚弱的声音让拥有十年急救经验的刘茜宁很是担忧,她立刻与点位长和医疗组长沟通,并主动请缨要求陪同。见到刘丽时,她并无异样,但出于职业敏感,身着防护服、穿戴两层橡胶手套的刘茜宁还是将手搭在刘丽的桡动脉处,此时刘丽的脉搏跳动无力,而且频率偏低。

  经检查,初步诊断刘丽为心动过缓,需要尽快转至医院进一步诊治。转运途中,为了避免刘丽过分担忧,刘茜宁开始与她攀谈起来,刘丽聊到两个可爱的女儿,也聊到了几十年来对家乡的思念。

  沿路的美景让刘丽很是开心,她指着一片花海说道:“我好喜欢那些紫色的花,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紫色!”刘茜宁默默地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间。在确定刘丽平安后,刘茜宁亲手挑选了一枚紫色的中药香囊赠予刘丽。刘丽被眼前这位与自己女儿差不多同龄的善良姑娘深深感动,在解除隔离前,她向刘茜宁表达了感激之情,希望保持联系、友谊长存,并邀请她去家里做客。

  刘茜宁说,疫情让大家保持距离,真情让我们关爱彼此,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战胜疫情,摘下口罩,拉近距离,拥抱美好,正如刘丽所说:“家乡,还是那么美;老乡,还是那么亲!”

  产房里的托举,最美的姿势

  2021年6月9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房惊心动魄的一幕正在上演,一名怀着双胞胎,孕32周的孕妇突发脐带脱垂!脐带脱垂是一种发生率较低但严重危及胎儿生命的产科急症。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值班医生当机立断启动产房“5分钟紧急剖宫产”流程,并立即组织抢救,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家知道多耽误一分钟,胎儿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少一分。为了不让宝宝的脐带受压,产房资深助产士长程英,蜷曲着身子,倚跪在床边,不敢动一下,右手一直在阴道中托举着胎儿的头部,尽量给脐带留出一些空间,避免脐带受压导致血运阻断,同时不停安慰紧张的产妇。

  15:00手术开始,听胎心音、消毒、铺单、准备新生儿抢救……大家分工明确,急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5:05第一个新生儿娩出,心率80次/分,“准备正压通气”,“1-2-3,1-2-3……”,儿科主任、助产士抢救配合默契……15:06第二个新生儿娩出,同时第二组复苏团队进行新生儿抢救,伴着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在紧张的过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程英始终倚跪在床边,托举着胎儿的头部,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直至小天使顺利降生。对于60多岁的她来说,长时间的跪趴和托举,让她腰痛得直不起来,手指也僵硬得无法恢复,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她知道她托举的不止是两条生命,而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程英17岁毕业后一直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房工作,过万名新生儿在她手中顺利降生,50多年的坚守,她用专业技术诉说平凡中的伟大,用耐心爱心迎接新生命来到人世间。

  上阵父女兵,齐心同抗疫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也让宿迁按下了“暂停键”。有这样一对父女,他们一个忙碌在一线隔离点,一个支援传染病医院,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他们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捍卫生命。

  梁紫倩是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49岁的父亲梁桂东是河滨街道的一名医生,这些日子里他也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4月9日21时许,梁桂东所在的隔离点出现一例阳性病例,作为驻点医生,他负责将病人转运到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有一例患者马上到院,请做好准备!”刚接完班的梁紫倩听到任务后随即忙碌起来。

  22时20分左右,病人被一位“大白”护送过来,远远看去,这位“大白”的走路姿势很像自己的父亲。这种莫名的亲切感随即被忙碌的事务打断,直到“大白”走近说了一句“病人安全送到了”,梁紫倩才意识到这位倍感亲切的“大白”就是自己的老爸!

  她故意低头不说话,默默做事。原来,为了不让家里担心,梁紫倩一直“谎称”自己在医院坚守病房。“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听着父亲亲切的话语,她不由得含泪喊了一声“爸!”此刻父亲怔住了,“是小倩?”“是我,爸!”“好好干,多保重!”……父亲的声音略带哽咽,随后转身离开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日子父亲所做的一切,女儿梁紫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日的匆匆会面后,这对父女便开始互相鼓励,只言片语的关怀,寄托了父女亲情与共同作战的默契。

  血透室里,她们是“幕后”英雄

  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依然要高频次往返医院,每周血液透析2-3次来维持生命,他们是尿毒症患者。然而疫情期间,血透治疗环境特殊,人员又相对集中,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丹徒区中医院血透中心每天接诊透析患者100余人,血透室的疫情防控风险高、责任大。偏偏在3月中旬,丹徒区上党镇敖毅村陶巷自然村发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丹徒区中医院得到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血透室赵美芳护士长做好前期准备。

  疫情就是命令,此时已是深夜,赵美芳护士长立即马不停蹄赶到医院,逐个查看各个病人的家庭住址,发现在院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4名居住在上党镇,而且其中有一名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她立即电话通知4名患者次日暂且不要自行前来血透室,同时安慰他们,以免他们产生恐惧和急躁的心理。

  医院血透室为这几名患者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并在交警的护送下,每周二、四、六安排2名护理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具,前往管控、封控区接4名尿毒症患者来医院血透治疗,另外3名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全程为他们保驾护航,搭建生命健康的“快车道”。透析结束后,再由2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对房间物品、设备、医疗废弃物完成规范消杀处置;2名护理人员则护送患者回到各自所在管控和封控区,安全回家。

  由于血透医护工作者的特殊工作性质,即使人手不够,也不能请求其他部门来支援。在工作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血透中心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畏惧不前,大家齐心协力,守护疫情下的血透“责任田”,纷纷表示,隔离不能隔爱,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的平安祥和。

  老年综合护理,为理性医学增添温情

  68岁的南京张阿姨3年前诊断出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后一直定期化疗。可她还患有高血压、肢端肥大症和严重的骨质疏松,久站或久坐后腰背部及髋部疼痛感非常强烈。

  她辗转于多家医院的肿瘤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就诊,身心俱疲。今年3月,江苏省老年病医院的专科护士为住院的她做完综合评估后,还为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并开了健身处方。阿姨感激地说:“你们不仅关心我的病,还能问到我的心情和睡眠情况,真的把我当亲人来看啊!”

  在老年医学科患者中,像张阿姨一样有情绪问题(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除了这些情绪问题外,疼痛、认知功能下降、失能、衰弱、肌少症等老年综合征,以及空巢、社会脱离,都使老年患病群体经历着一般人群无法体会的痛楚。

  而老年综合评估,是一种针对“全人”而非“脏器和系统”的全面认识。通过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营养状况、睡眠状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周全性评估,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以及药师一起共同探讨患者的治疗方案。这样的综合照护,强调对病患功能状态的恢复而非单个疾病的诊治,把医学聚焦到人本身,让理性医学增加了人文和温情。

  江苏省老年病医院专科护理团队自2013年开展老年综合评估以来,自主研发了PDA端老年综合评估线上系统,护士手持PDA就可以在患者床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实时上传病历信息系统。每日医护大交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新病人的综合评估结果,多学科团队查房和讨论也少不了护理专业的声音。

  在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诊治基础上,护理团队通过在院内开展耆智课堂,增加老年人的沟通交流;通过手工艺制作,锻炼老人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抗阻训练课程,运用哑铃、弹力带、沙袋等物品,帮助老年患者恢复肌力,降低跌倒发生。集体课堂活动,提高了住院病人生活乐趣,阻断了负性情绪的发生,维护了老年人的躯体功能。随着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的专科护士还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患者上门护理,与生活有困难的患者结对帮扶,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联网+护理服务”,贴心多一点

  “手机点一点,护士上门来!”点开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护理服务”赫然映入眼帘,点击即可预约上门护理,这一举措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五星好评”。

  作为无锡市内首家推出“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甲医院,无锡妇幼保健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出新生儿沐浴、乳腺疏通、PICC置管护理等具有妇幼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自年初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为40余名患者提供了网络预约上门护理服务。

  无锡妇幼保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小组成员目前共7人,均为市级以上的专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少患者及家属慕名而来。小李就是受益者之一。前不久,小李因先兆流产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可出院时医生交代每天还必须打针保胎。这让小李犯了难,首先医院和家来回20公里车程,每天路途颠簸,自己原本就不适的身体能否受得了?正在左右为难时,“互联网+护理服务”帮助小李解决了燃眉之急。

  得知有此项服务的小李丈夫喜出望外,连声称赞:“线上下单,线下服务,无锡妇幼雪中送炭,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实在是太感谢了!”

  据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专项小组每日排班,有需求的患者只需手机轻轻一点,就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护理,免于等待和路途奔波。无锡妇幼保健院表示,将继续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平台,聚焦妇产科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不断完善相关服务功能,为锡城广大妇儿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周到、更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真正实现医院到家庭的顺利过渡。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64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