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扬州大学“佑见江豚”学生团队:让“水中大熊猫”自由起舞

2022年05月06日 17:20:43 来源: 新华网

  江苏省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连续7年奔走在长江下游岸线,开展江豚生存与保护现状调研,他们发挥专业优势,研发DNA循迹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制作生动的宣教内容,向社会普及江豚保护知识,为江豚保护贡献青年力量。

  近年来,团队成员的足迹覆盖扬州、镇江等长江下游地区。调研期间,团队师生日均8小时蹲守江边,进行水质检测、观测调研、巡护净滩等工作。

  据团队负责人、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王旭阳介绍,团队协助“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对长江三江营段及上下游水域实施常态化巡护,累计清理江边垃圾超10吨。同学们持续记录长江三江营段过往船只信息,推动当地海事部门建设“江豚友好型”通道,还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各类“三无”渔船78艘,清缴各类渔具5.4万件,打击非法渔猎12起,共同为长江下游的江豚撑起“安全伞”。

  2020年12月,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签约,成立“长江生物大保护·江豚实验室”,致力于对江豚活动进行观测和分析,为精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舀一杯水,可知一群鱼。”在扬州大学张云增教授指导下,王旭阳与团队成员开发了江豚DNA循迹技术。“每个物种能携带的DNA片段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居民家的‘门牌号’。”王旭阳说,在实际检测中,通过DNA片段密度数据,参照标准曲线,能够分析出某种生物在取样地有无活动、相对数量多少以及迁徙规律如何。

  该技术可将江豚生活水域定位在取水点500米内,无需使用捕捞等手段,目前已申请与江豚保护相关专利3项。

  “这让我觉得自己学的专业很有价值,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让一个物种有继续生存繁衍的可能,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实验室成员、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刘林林说。

  依托扬州大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团队将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技术与巡护事例相结合,建立了江豚博物馆,馆内设立了VR体验区和DNA循迹技术体验区。

  该团队还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举办“江豚之旅”生态研学,吸引全国高校500多名大学生参加。截至目前,团队已在扬州、南京、镇江建立36个宣讲基地,常年举办“长江江豚讲坛”,并走进扬州、上海等地的学校和社区,先后举办讲座200余场,累计宣教近50万人次。(陈席元 吴锡平 刘迅婕)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862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