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凌晨四点“下田种地”,南京这支团队为哪般?
原标题:坚持凌晨四点“下田种地” 南京这支团队论文发到“手软”
大气环境生态效应团队成员在种地
这几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尚贤楼6楼的会议室热闹非凡,包括中国和欧洲学者在内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生态效应团队正和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的团队开展线上研讨。不久前,由南信大领衔、几方共同完成的关于“臭氧污染正在大量吞噬东亚粮食”的研究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食品》刊发,这项跨国研究还在持续深入。
“臭氧正在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全人类的福祉。”南信大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团队领衔科学家冯兆忠教授说。
扬州江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大气环境生态效应团队的几位中外“大牛”教授正在这里带着青年教师和学生“摘果收菜”。他们戴着草帽、穿着胶鞋,为了第一时间获取科研数据,凌晨四点就起床“开干”。经过连续一周与数据的昼夜鏖战,脸上虽疲惫难掩,却又格外开怀。这次的收获,没有辜负团队一年的耕耘与心血,数据分析结果足以支撑此前的科研设想,又一重磅成果呼之欲出。
“许多人对农业生态学有一种误解,认为辛苦、难就业,这种观点其实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冯兆忠说,特别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智慧农业正孕育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国家对农业生态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几乎达到最高值。(林雯 杨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