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南京浦口区探索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2022年04月26日 19:58:03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为破解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痼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了新的路径。南京市浦口区面向经济主战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项目化的方式落地,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当地高层次人才集聚、高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育的生力军和新引擎,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聚力科教资源,打造关键技术攻关新型研发平台

  南京是我国科教重镇,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在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在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做出重大原创贡献。浦口区积极“打破院墙”,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平台,开放创新合作,努力攻坚关键难题,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围绕“原子制造”的国家发展战略技术需求,2019年,浦口区与南京大学王广厚院士团队,联合投资成立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开展原子极限微制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和技术攻关。研究院坚持“1+2”的战略布局,目标实现“原子制造”一个品牌、“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节能环保材料原子团簇合晶石”两个重大项目的突破。

  研究院执行院长宋凤麒介绍,根据国家科研成果是高质量经济驱动动力的发展思路,研究院积极与多家知名产业资本深度沟通,在研究方向、成果转化、市场渠道结构以及深化科研服务等领域充分合作,并根据市场及机构要求进行产品及服务内容整理、产值管理以及经营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培育工作,以引入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好资本资源壮大原子制造产业。

  “目前,我院研发的原子团簇宏观量制造装置使原子团簇产量突破了微克量级,比国际传统方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可制备上万种新材料,实现了宏观量团簇的普适制造,可为我国建立全新的材料基因组提供关键的设备支撑,2020年入选南京市十项重大创新成果之一。”宋凤麒说。

  浦口区科技局局长李道斌说,聚力领军人才和校友资源优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平台,开展前瞻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浦口区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重点方向与重要使命。

  目前,浦口区新型研发机构累计申请专利598件,获得软件著作权125项。其中,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研发的“高精度大负载机器人与智能加工装备”创新了我国复杂大部件机器人原位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南大浦口资源环境研究院研发了以盐湖生产废料为原料的矿物固碳工艺并建成全球领先的二氧化碳矿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线。

  实践反哺机制,让新型研发机构“活下去、活得好”

  这几年,各地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势头迅猛的背后“内部造血”能力薄弱现象比较突出。如何让新型研发机构“活下去、活得好”,是浦口区加快平台建设、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过程中着力探索解决的难题。

  2020年10月,浦口区一家新能源电动机研发生产商清研易为,成立6个月即获得1600万元的社会化天使轮融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起不小反响。它快速崛起的“幕后推手”,是一家名为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的新型研发机构。

  2020年,浦口区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热门赛道新能源汽车领域,联合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国内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探索可持续的产业技术源头供给和“科、技、产”双回路的反哺机制,寻求新型研发机构从“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可行路径。

  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成立后,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开展创新研发、创业孵化等核心业务,建成轮毂电机、燃料电池领域工程技术平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深踩电门”“快速突围”的条件,服务南京乃至长三角区域企业。

  在南京市与浦口区系列政策与服务供给下,清研华科充分发挥“知识+资本+资源”的孵化优势,搭建起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等载体服务;项目申报、人才支撑等政策服务;金融支持、基金创投等金融服务;创业辅导、人力资源等综合服务;技术对接、联合开发等工程服务;组织校友企业家沙龙、联合创新中心等产业资源共享服务。

  “我们的定位就是成果转化,把清华大学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以服务社会的产品。接力从0到1的原始创新,实现更多从1到N的成果转化。”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王铭东说,“清研华科孵化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创新。硬核科技自然吸引资本目光,资本浇灌产业,产业节节蹿起,予资本以高额回报,资本再反哺产业,这样机制让根植在此的产业向更高点发起新的冲击。”

  短短两年,除了清研易为,清研华科还孵化出大川电机、知荣电子等31家初创科技企业。其中,已经有6家完成首轮市场化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1亿元,3家成长为规上企业。

  浦口区按照“核心技术+行业及应用领域”发展模式,在集成电路、高端智能装备、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加大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程化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孵育工程化能力、对外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快实践可持续的产业技术源头供给和“科、技、产”双回路的反哺机制,探索形成新型研发机构“活下去、活得好”的可行路径。

  凝练发展方向,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浦口区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育的重要平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和新引擎作用突显。截至目前,浦口区建成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1家入选南京市高水平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329家。2021年,新研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18.62亿元。

  “浦口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项目化的方式落地,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以市场化的机制推进。”李道斌总结道。

  一是采取新股权架构。采用混合所有制的形式组建企业化运营实体,多元化出资。以人才团队持大股,突出人才和知识价值,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股建设,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运行效率和市场开拓能力。允许地方政府国资平台参股,进一步优化政府支持和服务。

  二是探索新运营模式。实行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化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专业化打造孵化科技企业的“老母鸡”,不以提供横向科研服务为目标。

  三是新激励机制。明晰股权、专利、奖项等要素归属,政府按照绩效全面给予政策支持。在机构组建、发展和服务三个重点环节,强化政府政策激励作用。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采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结合的“三发联动”研发模式,打通了“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

  作为新兴事物,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如何提高其与当地产业的聚合度、与所依托人才团队的结合度,以及所开发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认可度,是诸多科研平台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共同心声。

  据了解,浦口区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的创新动能。一是聚焦重点产业,凝练创新服务方向。围绕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凝练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组织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为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是推动高校院所技术持续供给。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共享知识产权、分享创新收益”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股权激励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股权,让“高校得名、机构得利”,真正调动创新各方积极性,让科创潜力充分释放。

  三是强化市场化导向,提升产业化效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有效衔接,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竞争力,确保技术领先和不断迭代升级。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程化平台建设,打通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双螺旋”通道,实现“学术圈”和“产业圈”两圈融合,孵化一批高质量创新型企业。(钱贺进)

[编辑: 沙佳仪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598659